手机版
1 1 1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中共广州市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州视察,提出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工作下沉、快速响应、协同共治”四项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老城市持续焕发新活力。在这次疫情防控大考中,“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这一治理格局凝聚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强大力量,经受了战时检验。

  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我们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决策部署快速贯彻下去、把人民群众的诉求快速解决好。一是紧扣“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出台坚决落实“两个维护”12项制度机制,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连续三年制定实施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方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广州畅通无阻、落地生根。二是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健全为民服务体系。聚焦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打造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全市176个镇(街)、275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建成“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职工之家、法律服务、司法调解等群团组织治理平台进驻党群服务站点,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公益慈善、纠纷调处、心理咨询,把各种为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三是紧扣“五级联动、一贯到底”,健全组织运行体系。注重系统建设、整体建设,下好纵向联动、横向互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一盘棋”,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五级联动体系。构建“红联共建”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国有企业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跨领域联动共建,形成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工作格局,把党的声音、党的力量和党的主张及时高效地传递到“神经末梢”。

  二、完善工作下沉机制,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我们坚持久久为功抓基层打基础,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一是向基层赋权,确保下沉有力。聚焦解决镇(街)“协调不了”“说了不算”的问题,赋予镇(街)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镇(街)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驻区单位党建述职考核的参与权,让镇(街)从“协奏者”变成“指挥家”。明确村(社区)党组织对“三重一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权,所有行政村实现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全市1.23万个村、组两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按每村每年10万元拨付村党组织办公、服务群众经费,按农村党员每人每年1000元拨付党员活动经费,让基层有钱办好事。二是为基层明责,确保下沉有据。以镇(街)体制改革为契机,梳理镇(街)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务项目清单,明晰镇(街)权责边界。设立镇(街)组织办,每个街道配备1名专职抓党建的副书记、2名专职人员,与镇(街)主责主业相适应。全市划分1.95万个标准基础网格,配备2万多名网格员,把党的建设、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市场服务等资源和职责下沉到网格,变“喇叭向下”为“呼声向上”,2019年以来累计处置网格事件640万件。三是给基层减负,确保下沉有效。全面清理职能部门与镇(街)签订的责任状,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整治社区挂牌和检查考核评比,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出台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新担当新作为的18条措施,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业绩与补贴待遇挂钩制度,加大从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让基层干部工作有奔头、成长有甜头、事业有盼头。

  三、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我们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打造“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努力在第一时间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一是突出流程闭环,确保快接快办。科学设置呼应模块,细化呼应具体事项,建立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工作制度,以数字化、可视化形式,实时跟踪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响应、接诉即办。二是聚焦打通壁垒,推进一网统管。理顺条块关系,联通信息孤岛,把事关城市运行和群众利益的各类数据和系统集成到指挥调度平台上来,推动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城市”。全面整合公安、城管、环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基层执法力量,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把1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三是坚持科技赋能,实现智慧运行。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基层之间常态化沟通机制,优化公共数据采集质量,加强公共数据智能化研判,在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广使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等技术,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实现全过程各环节预警监管处置,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

  四、完善协同共治机制,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之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我们着力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协同共治机制,凝聚起城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令行禁止”带动“一呼百应”的城市治理文化。一是让党员干部当好响应先锋。实施市委常委带头挂片驻点指导基层联系点和市领导挂点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推动实现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全面落实机关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推动26万多名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中央、省、市、区、镇五级党代表到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站)履职,形成先锋模范强大合力。二是让民主协商激发治理活力。持续推进“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的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法,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完善民主恳谈、议事协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治理活力,全市建成2759个城乡社区(村)居民议事厅,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工+”服务模式,全市建成长者饭堂1036个,加装电梯投入使用4639台,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696个,惠及47万户家庭约150万人。三是让各界力量参与多元共治。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打造131万名市民群众自发参与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建设奉献、互助、友爱的“志愿之城”,探索符合群众“云生活”需要的虚拟空间共同体建设,招募1000多名“民间河长”,助力全市147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

  五、完善经验总结机制,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内在规律

  广州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探索了新路子,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确保城市治理有魂。党的领导是城市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要坚持以党建为城市立标铸魂,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市各领域范围内实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呼必应、有诺必果”。二是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确保城市治理有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积极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不断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党组织手上有权、肩上有责、减负增效,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快速响应群众呼声,确保城市治理有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期盼,推动城市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快速解决到位,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必须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理念,确保城市治理有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大力弘扬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治理文化,推动基层多元共建、协同共治,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断彰显时代价值,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