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做实平时考察 精准识别干部

林飞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精准识别干部是选好用好干部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考核干部要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要做到精准识人,必须全方位、多维度、近距离观察分析干部,建立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平时考察机制,全面客观地考准考实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一、把握考察维度,全面立体识别干部

  考察识别干部要对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既看基本面,又看关键点,从政治品质、工作作风、实战能力、群众口碑等全方位“望闻问切”,对干部立体透视。

  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考核考察突出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路线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作为干部考察的第一考量维度,既是高线,又是底线,对政治不合格的坚决一票否决。把政治标准具体化。重点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梳理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既要有“五个必须”的正面清单,也要有“七个有之”的负面清单,进一步增强政治标准的刚性约束。注重建立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档案,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信访举报等多方面信息,做到全方位了解、关联性推测、多方面印证,在一贯表现中考察政治忠诚,在重大问题上考察政治定力,在重大任务中考察政治担当,在工作成效中考察政治能力,在作风表现中考察政治自律。

  树好实绩导向。在政治过硬的前提下,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着重看干部的实际工作成效以及个人能力、努力程度,把选人用人导向与改革发展所需、个人能力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依事识人、以事择人。一是对照责任清单看干部做了什么。考察干部的平时表现,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对照干部的责任清单,看责任有没有一一落实,如考察党组织负责人,就要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看其履职情况。二是对照目标要求看干部做得怎样。不仅要看干部做了什么,更要看干部做成了什么,看工作完成的实际效果,如考察经济口的干部,就要着重看政府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推进成效,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三是对照工作表现看干部实绩是怎么出来的。通过深入考察干部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考量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看有没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注重综合口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一个干部怎么样,既不能只听领导评价,也不能靠道听途说,而应该多方印证干部的综合口碑。领导的意见是重要参考,身边同志的意见要广泛听取,关键要注意把握引导如何听到真实的声音;群众的意见要多方收集,尤其是要重视服务对象的意见,看干部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考量。

  坚持辩证识人。干部的整体表现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需要通过“交换、比较、反复”,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对干部作出客观准确评判。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评价干部,横向比较看人选之间差异,纵向分析看干部发展变化,既看一贯表现,又看关键时刻;既看长处,又看不足;既看实绩,又看潜力;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功劳,又看失误;既看政德,又看人品。准确把握干部的主流与本质,不能因个别因素影响整体评价,尤其是对于被问责干部,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辩证分析功过得失,影响期结束、表现优秀的应大胆合理使用。

  二、设好考察场景,在关键一线检验干部

  做实平时考察,就要坚持“大考”“小考”相结合,统筹用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专项考核等考核机制,考准考实干部的关键时刻表现和日常一贯表现。以肇庆市为例,我们注重在专项工作、关键岗位、基层一线等设置“考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2020年以来有44名干部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星湖景区创5A等专项工作考核中得到提拔使用,17名领导干部被提拔为市直单位或县(市、区)党政正职,进一步提振了全市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注重在专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一线最能“出”干部。要做实专项考核,围绕中央、省、市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通过调研谈话、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等方式,突出对关键任务指标和干部“大考”成绩的考核,看工作态度、担当精神、作用发挥、实际成效如何。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表现突出或者问题反映较多的干部,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参考,该用的大胆用,该调的坚决调。

  注重在关键岗位考察识别干部。关键岗位最能磨砺和考验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一方面要着眼存量,结合日常管理抓好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平时考核,通过列席会议、实地走访、谈心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重点了解干部在政治态度、担当精神、工作思路、工作进展等方面的一贯表现,并注重用好巡视巡察、信访、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情况,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另一方面要着眼增量,有意识地把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关键岗位上锻炼,着重考察其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看是否冲得上火线、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守得住阵地。

  注重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纷繁、矛盾复杂,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方面要注重把“考官”放到基层一线,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各级组工干部要到各地各领域常态化开展日常走访、考察、研判,从乡音土话里掌握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把“考生”放到基层一线,有计划地把有潜力的干部安排到基层一线挂职、任职,接受组织考验,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贡献较大的干部,优先纳入选拔使用范围,进一步树立在基层“练兵”、从基层选人的鲜明导向。

  三、健全考察机制,近距离常态化考察干部

  干部考察识别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必须增强制度意识,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形成制度性安排,推动保障平时考察工作规范有序深入开展。

  建立健全常态跟踪机制。只有建立行之有效、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才能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常态化跟踪干部的表现情况,真正做到知事识人的功夫下在平时。要建立常态化联系领导班子机制,结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以及任前考察,看干部工作的具体思路措施、看重点环节任务落实情况、看实际效果,听干部对负责工作的情况汇报、听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评价、听服务对象的介绍,经常性全方位收集干部信息,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以来,肇庆市就探索构建常态化联系市管领导班子机制,以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室为骨干,组成4个专责小组,每个小组联系约30个单位,每半个月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每季度对联系单位走访一次以上,对全市市管班子实现全覆盖跟踪联系,既有效掌握领导班子情况和领导干部动态,也得到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普遍认可。

  建立健全综合研判机制。平时考察掌握的干部信息很多,关键要从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为精准识别干部提供可靠参考。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健全对干部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结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能力绩效、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政治表现档案、实绩档案和廉政档案,不断调整修正干部“画像”,让干部随时可以“呼之欲出”,便于党委(党组)选人用人。肇庆市委组织部建立了每季度一次小分析、每半年一次大评估的综合研判机制,并相应建立事例式的干部实绩档案,对照发展所需、单位所急、干部所盼,提出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调整、评优评先的意见建议,较好地解决了干部“急用现找”问题。

  建立健全分类考核机制。地方或单位需要差异化发展,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差异化考核。要推动建立差异化的干部考核机制,充分考虑不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工作性质、客观条件、责任轻重、职务职级等方面的差异,科学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建立有分类、可量化、能定责、可追责的工作目标及岗位职责规范,变“统一考”为“分类考”“重点考”“精准考”,把考核结果作为平时考察识别的重要参考,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励广大领导干部在不同赛道上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肇庆市初步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综合考评机制,根据各地各单位不同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分类设置不同“考卷”,通过差异化的考核考察,让各个领导班子在不同赛道上“赛龙夺锦”,让优秀干部在比拼中脱颖而出。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肇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