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三级联动提升新时代高校组织建设质量

李德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新时代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支部三级联动,从抓牢基础、抓紧关键、抓好队伍三方面破题,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组织体系和闭合完整、全面覆盖的工作链条,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切实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一、强化政治引领,着力把学校党委建成领导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学校党委是高校组织建设的“最先一公里”,既要主动作为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又要发挥顶层谋划功能。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师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支持校长独立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坚持抓好“关键少数”。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围绕学校事业发展把好选人用人关。

  履行主体责任,构建“大党建”格局。校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统战等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造“党建纵横联动共同体”,设立并用好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建工作与年度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通过校内巡察、专项检查等形式夯实责任。做好学院、支部两级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

  “三维赋能”,推动院系组织建设。制度赋能。校党委要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精准发力、精准推进。平台赋能。搭建集党建资源整合、业务指导、品牌培育、信息宣传于一体的多样化平台,推进党建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开发“云党建”等智慧党建工程。队伍赋能。着力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组织骨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加强党务工作能力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有“强健体魄”。

  二、坚持固本强基,着力把学院党委建成保障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学院党委是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中重要“中间节点”,要担起主体责任,把学校党委的决策贯彻落实好,带领激励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

  突出政治把关作用。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牵头完善以党政联席会议为龙头,党组织会议、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会议各司其职的决策咨询监督体系,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重要工作中,学院党委更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口。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班子建设,在校党委指导下,配齐配强学院党委班子,不仅党员院长、副院长一般要进入党委班子,还要注重培养选用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党员骨干。对内部设立的系(所)、教研室、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强指导,理顺运行机制,实行其与党支部的双向任职,落实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制度。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建设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推动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优化党支部设置。按照全覆盖、有利于组织活动开展的原则,将教师党支部设在教学科研一线单位,将学生党支部依托班级、课题组或实验室等设立,形成“永不取消的支部”。强化支部书记队伍。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对教师党支部,要推进实施“双带头人”计划,实现教学科研骨干与支部书记双向培养;对学生党支部,要选拔辅导员或有经验的高年级党员来担任书记。

  三、做到一竿到底,着力把党支部建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

  党支部是组织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高校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要探索支部建设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做法,使党支部成为推动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的强大力量。

  凸显党支部功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名党员,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不断提升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结合本支部实际工作,推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机结合。带动攻坚克难。教师党支部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要引领党员冲锋在前、行动在先,学生党支部要带动学生党员在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方面作示范表率。

  带好党员队伍。支部书记要发挥“头雁”作用,抓牢支委会,建好“火车头”。党支部首先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学生党支部,要开展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注重思想引领、政治把关,切实把信念坚定、表现优秀的青年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政治敏感性,重点提升党员意识,强化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把关、引导。

  增强支部工作凝聚力。注重结合党员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既主题鲜明、氛围庄重,又形式多样、实效突出,将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学习方式上创新,开展“微党课、微视频、微心声”等学习活动;在党日活动上创新,开展“红色1+1”支部结对,鼓励师生支部参与帮扶贫困县乡村脱贫攻坚等。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