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大突发事件背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1年第2期

  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江苏以优异的表现,得到党中央和全国全省人民的肯定好评。好评的背后,饱含全省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艰辛和努力。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了解城市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作用发挥情况,为巩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走在前列,总结经验规律,查找问题短板,研究对策办法。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坚强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江苏共有城市街道501个、社区4711个,这些街道、社区作为基本单元,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基本面。城市发展经验千条万条,抓好基层党建始终是不变的头条;社区治理千难万难,抓好党建引领这根红线就不难。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党建在社区治理中至少发挥了四个方面关键作用。

  突出政治功能,催生战胜疫情加速度。战“疫”面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501个街道党工委、4711个社区党组织挺身而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发挥了一线防控的“指挥部”“桥头堡”作用。这种良好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近年来全省城市基层党组织以“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勤修党建内功、厚植组织优势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关乎执政根基,事关发展大局,平时就能看得到、摸得着,到了关键时刻更能站得出、顶得上。只有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做到组织上坚强、能力上过硬、作风上优良,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让党的号召一呼百应、党的声音一喊到底。

  聚焦基本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面对疫情,全省各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带动46.9万名志愿者、网格员全员出战,用“脚力”摸排疫情,用耐心说服群众,用真招助力复工,为“双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关键时刻能打“阻击战”,是因为平时就把他们当“正规军”。近年来,我们对基层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围绕“五有五化”工作要求和“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推动力量配强、能力增强、激励加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工作,从思想到行动真正重视、真心关怀、真情激励,才能从人才供给和保障上为社区治理创造条件,实现“一招破题、满盘皆活”。

  强化四方联动,注入联防联控内生力。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上下“一盘棋”、“五级书记”打头阵、在职党员进社区、各行各业大协同,街道社区党组织居中统筹,党员干部争当先锋模范,广大群众应声携手共进,驻地单位全方位参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常态转变成“联动联防联控”战时状态。实践证明,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路径依赖,跳出就某个领域抓党建的狭隘观念,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从“单一型”党建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多重任务转型,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区域化、功能化党建工作格局。

  坚持人民至上,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疫情防控中,在党旗引领下,从“人间天使”逆行、“白衣执甲”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到“网格铁军”联手“数据新军”开展分片包干式立体防控,到“红色物业”全线出击、融入“防控长城”,到党员志愿者跑腿代购、开展上门服务等,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理念得到深入践行。实践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党建。城市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多解决群众的“急难盼愁”,始终做到眼里有群众、心中有大爱、脚下有根基。

  二、当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考验了我们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也进一步凸显我们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广大城市基层党组织在这场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合格答卷。同时,这场“压力测试”也暴露出社区治理的一些短板。

  体制改革之难。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街道是城市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许多治理难题需要街道去面对和解决,但由于责大权小、权责不清,往往有心无力。街道层面不同程度存在“三个不对等”: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不对等,承担的事权与拥有的财权不对等,精简减负的要求与膨胀加压的现实不对等。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基层在属地责任的“紧箍咒”下,开展工作往往职微言轻,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着,什么都抓、什么也抓不好。

  资源调度之难。条条和块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街道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虽处于一线,但没有统一指挥权、资源调配权。为此,江苏很早就开始探索区域化大党建,2019年专门出台指导性文件,各地在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共建意识还不强,有部分驻地单位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被动应付多,主动参与少;条块协同还不够,一些行业系统部门没有主动融入属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画地为牢、各自为战;互联互动还不紧,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制度机制,但组织结构松散、议事随意。

  物业管理之难。市场主导满足不了居民需求,推行自治提高不了治理效率。物业公司既是市场主体,又是社会治理主体,正是因为这两种角色定位的矛盾,老百姓家门口的物业成为一个日益沉重的话题。物业行业的自我监管,成为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物业管理的供给侧改革,成为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2019年,我们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下发文件、召开会议,部署推进“红色物业”。“红色物业”的实质在于,通过党组织对物业企业的政治引领,明确物业企业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物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但“红色物业”起步不久,在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上总体进度不平衡,区域上一些地方制度配套不健全,点上少数企业“红色”体现不充分等。

  服务群众之难。群众想要的给不了,社区能给的群众不想要。“陌生人”社会在城市已经比较普遍,居民社会活动以家庭为中心,不少人既不需要社区提供服务,也不参与社区活动,平时“找不到”、有事也“不找你”。同时,社区党组织开展服务时,也一定程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比如,事务性服务多,社会化服务少。社区干部陷入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中,社会服务又不能充分激活。坐等式服务多,主动式服务少。大部分社区服务是“等上门”,而不是“登上门”。单向型服务多,互动型服务少。多是列出“清单”告诉群众能提供哪些服务,“点单”“订单”式的服务还比较少。

  队伍建设之难。待遇不高、事情不少,想干的干不了,干得好的留不住。“选人难、人难选”是长期困扰基层的难点堵点。我省某发达地区社区工作者流失率一度逼近20%的人才流失警戒线。不愿干、不想干的同时,一些社区干部“善管”不“善治”,平时不登门,遇事才上门,组织动员能力偏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2019年起我们在全省层面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纳入体系覆盖面没有达到100%、待遇增幅不明显等问题,还需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三、对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效机制的思考和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怎么建得更强?如何来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我们体会,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引导基层党委、支部、党员和群众四个主体联动共进,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机制,从而形成收放自如、进退裕如,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治理体系。

  启发之一:街道是城市基层党建的“轴心”和“棋眼”,强化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就应该把做强街道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让街道党组织更好地统筹总体、协调各方。如果体制不改革,街道就很难有精力和资源来牵好头、抓好总,城市基层党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就很难落到实处。关键是要以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为契机,大力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做好“多予、少取、放活”三篇文章。多予就是“增能”。要继续深化探索下放区属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协管权等5项权力,能下则下、能放则放,给街道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有效增强街道统筹协调功能。少取就是“减负”。围绕街道普遍存在的负担重、压力大等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实行职能部门事务下沉准入制度,逐步取消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对街道主责主业进行“松绑”,引导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工作上来。放活就是“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街道内设工作机构,该撤并的撤并、该整合的整合,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整合职能机构,科学配置力量。

  启发之二:社区是离群众最近的一级组织,既直接做人的工作,也靠人具体来做,要把城市基层党建抓得更有力,必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支“社区强军”,必须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动力活力、能力本领。激励保障要跟上,有效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待遇,加强立体式激励引导,职务激励强化用人导向,经济激励突出待遇保障,荣誉激励注重奖优争先,情感激励增进人文关怀,让社区工作者干事更有底气、更加舒心、更好作为。能力培训要配套,坚持教育培训与政策引导并重,加大“全科社工”培养力度,促进社区工作者党建业务、群众工作、现代治理等方面能力全面提升,提高治理效能。考核管理要完善,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薪酬待遇、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着力解决“干长干短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问题。

  启发之三:融合是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理念,要以织密城市基层组织体系带动建强社区治理体系,纵向上贯穿市、区、街道、社区,横向上联结机关、行业、新兴组织等,连通“党建孤岛”、打破“治理壁垒”。面对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两个高度重合的系统,善于运用“统”的理念和方法,建好“合”的机制和平台,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贯通、协同发力的“一体化”体系。首先,推动各美其美。城市基层党建里的机关党建、国企党建和事业单位党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等,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容。要推动各类主体搞好“自转”,做好自己的事,把党建责任履行好,把党建任务落到位。其次,助推美人之美。做深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落实好兼职委员、协商议事等制度,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驻区单位主动提供资源、参与治理,以各领域党建的“内循环”促进城市基层党建的“外循环”“双循环”。探索“红色物业”,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方联动运行机制。第三,实现美美与共。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切入,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双向认领服务项目等“契约化”方式,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和治理共同体。

  启发之四:治理服务是城市基层党建的落脚点,必须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有机统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人民至上,推动党建让城市更美好、治理让生活更美好。党建既是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的重要支撑。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构建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机制。彰显善治。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组织党员干部常访基层、常下基层、常在基层,通过党组织“菜单式”服务、党员干部“上门式”服务、党员志愿者“点单式”服务,从现实问题着手,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践行法治。推动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党员带头依法办事,整合各方面法治资源,积极推行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注重将城管、住建等执法力量下沉到社区,提高社区治理法治水平。组织发动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到社区普法释法、调解矛盾,增强法治服务能力。倡导德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居民模范遵守市民公约,运用道德讲堂等有效载体,发挥各类身边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城市居民崇德向善,共筑美好家园。促进自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邻里评议会、邻里议事会、居民代表会等载体,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的常态机制,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形成社区治理“大家干、大家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