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1年第4期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和鲜明特色,是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看企业、谈创新、论党建,专门视频连线了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上海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坚持以国企党建30项重点任务为牵引,进一步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努力开创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与时代变化趋势格局相适应、与上海国企功能定位相符合的国企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最基层,着力解决层层递减问题

  一是在“铸魂”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引导全市国企党组织和党员持续深入学思践悟新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20年,市委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此为契机,又接连举办第四轮“万名书记进党校”和企业家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把“魂”铸牢。

  二是在“融入”上下功夫。坚持让党建工作引领在前、内嵌其中、支撑在后,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党建入章”应进必进,市管企业和境内上市企业全部完成,二级以下企业也基本做到,尤其是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坚持分类指导,注意加强与其他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的沟通,避免操作简单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层层推进,除市供销社参照总社分设党委书记和理事长,其他市管企业全部实现“一肩挑”,二级以下企业80%得到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更加明晰,全部市管企业和90%二级企业都已落实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厘清党委会与企业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防止把前置研究讨论当成“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装,按照中央组织部要求,2020年把制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作为重中之重,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国资委党委研究推出“1+3”制度体系,即一个总的指导意见加市场竞争、金融服务、功能保障三类企业的3套示范文本,明确了10类前置事项、4个实现路径、5项基本程序,并分别列出细化清单,推动这项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三是在“造形”上下功夫。按照“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指导推动各企业在下属企业、参股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项目等各个层面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在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科研团队等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比如,申通地铁集团针对3万多名职工、5000多名党员分散在全市17条轨道交通线路、415个车站、705公里运营里程的实际,依托生产经营基本单位,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区域车站、乘务车队、维修车间、工程项目上,按照翻班倒的作息特点划分党小组,实施“小型、分散、灵活”的教育管理模式,确保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无盲区。

  二、党建工作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步伐,着力解决针对性问题

  一是紧扣国资国企改革特点推进国企党建。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越来越多。为此,上海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伊始,就明确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推进改革的必要前提。比如,上汽大众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三同时、三公开”的党建工作原则,此后又丰富形成了“众志同行、创领共赢”的党建品牌。数十年来,企业每一次打破技术垄断、实现跨越发展,都有党员骨干的身影,外方管理层从一开始存有顾虑,到后来高度认同,有的外籍高管想要争取党支部的“流动红旗”,有的外籍员工申请入党,虽然都被婉拒,但对党的认同溢于言表。

  二是紧扣国有经济战略布局推进国企党建。为了更好服务国家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上海“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针对这一趋势,上海提出“党员离沪不离组织,不管到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特别是受区域化党建的启发,创设了沪外企业党建联建模式,在成都、南京、郑州等上海国企较为集中的城市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探索属资和属地双重管理,增强党建工作的穿透力。比如,绿地集团安徽事业部党委把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楼宇党建经验做法带到安庆,建立楼宇党建示范点,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合、发展联促、资源共享。太平洋保险集团针对2006个党组织、2.4万多名党员遍布全国各地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20个城市承接市国资委“万名书记进党校”培训,延伸拓展“书记归来讲党课”活动,推动沪外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更加常态长效。

  三、推动国企党组织把服务保障重大任务作为试金石和磨刀石,着力解决“两张皮”问题

  一是聚焦企业自身发展,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国企党建与业务工作不能“两张皮”,而是要成为“拧麻绳的双绞线”,当好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保障。比如,锦江集团在全球120多个国家有超过1万家酒店,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企业面临极大困境。严峻考验面前,集团党委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召开党代会统一思想认识,连续16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战略规划作出适应性调整,稳人员、稳资金、稳产业、稳海外,为企业赢得危中寻机的时间窗。同时深入实施“集团党建三年规划”,引导各业务条线的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与企业共克时艰,有效稳住了基本盘。

  二是聚焦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骨干中坚力量。《条例》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党员在区域化党建和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上海注意推动国企党建跳出自身“小循环”,融入全市党建“大循环”。旧区改造是当前群众最急最愁最盼的民生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上海“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海的国企党组织主动跨前、担当作为。地产集团加挂了“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牌子,作为全市统一的旧区改造功能性平台。同时,凡是市、区国企在旧房改造项目上有房屋资产的,都坚决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早搬快搬,不计利益得失。

  三是聚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努力走在前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市委召开全委会,出台具体意见。上海国企党组织按照《条例》规定和中央要求,推动企业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比如,光明集团党委推动企业在抗击疫情中积极筹措资源,集团批发、销售鲜牛奶、蔬菜、猪肉分别占上海市场供应的80%、70%、60%,确保了城市副食品安全供应。上海隧道集团在承建上海“市政府一号工程”北横通道的过程中,工程每向前推进一步,党建工作就提前一步,如曹家渡是中山公园后面一个工程节点,相距1.1公里,盾构隧道掘进机还在中山公园,党建工作已经做到曹家渡。通过加强与交通、消防、公安、企业、居委会等各方面党组织的协同联动,使得各相关单位从疑惑顾虑到支持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重大工程建设的“北横模式”。

  四、注重引才育人,打造激情创造担当的高素质国企干部队伍,着力解决力量弱化问题

  一是畅通入口,为国资国企改革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市委对市管干部坚持做到“四个一起研判”,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放在全市大平台上综合比选。比如,某企业的总裁岗位出现空缺,考虑到岗位专业性强,市委拓宽视野,不仅从本市,还从中央单位和社会组织中,遴选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干部,比选产生3名初步人选,最终确定一名来自社会组织的人选任职。

  二是强化培养,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党建工作岗位磨砺锻炼。《条例》明确提出,“把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选拔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台阶”,“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上海高度重视企业党务工作力量配备,市级层面聚焦党委副书记这个关键岗位,完善培养路径。对有正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安排到不同企业的党务岗位上任职,增强其领导能力。对长期从事业务工作的年轻副职,让其转任或兼任企业党委副书记,积累党务工作经验,近两年来有意识地挑选75后干部,从行政岗位转到党委副书记,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同时,加强机关与企业间的交流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企业干部去党政机关任职,对其中表现优秀的,适时提拔回企业担任党委副书记。在企业层面聚焦党支部书记这个重要岗位,配齐配强。上海市政总院多年来坚持做好“双培养”工作,即把专家培养成书记、让书记带领好专家,29个基层党组织的31名正副书记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