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李元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1年第10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这为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激励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有效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等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甘肃作为欠发达省份,人才不足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且越到基层问题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意见》各项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一、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意见》也明确提出,坚持从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策,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用更宽的眼界、更大的气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近年来,甘肃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现状,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提供制度支撑。按照小切口、大突破的思路,将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实行按需研究、一事一办、即时办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引进人才审批周期长、入编程序繁、自主引进权限小等“堵点”问题。按照“引一人、增一编”的方式,拿出1000个事业编制专门用于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专业目录,打破编制、招聘、审批等环节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引进人才医院说了算。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办法,坚持谁用人、谁聘用,全面下放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权限,为1857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6624名乡村教师和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单列岗位,为56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置特设岗位,打通了边远地区人才晋升通道。通过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扭转了人才流失多、引进难的局面。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着眼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除影响和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人才工作各环节高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各方面紧密配合的运行机制。必须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解决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短缺的关键之举,强化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涉及人才自由流动的档案、职称、编制、招聘、工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给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在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薪资待遇、人才项目等方面向基层倾斜,推动更多优秀人才向一线流动。

  二、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促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依托本地特有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优势产业和有关科研项目,积极打造事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定位、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用武之地。

  近年来,甘肃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格局等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带动人才、技术、资金汇聚,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围绕十大生态产业和新兴产业组建了一批省属国有企业,在各类工业、经济、科技开发区、“双创”示范县区和大中型优势骨干企业中搭建公共服务、孵化服务、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就业服务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我省布局,新建重点实验室6家、省研究中心2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研究站26家,目前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14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了广阔平台。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推进“三放宽、三加强”改革举措,放宽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登记、收入分配限制等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车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或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参与企业协同创新,享受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健全完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补贴和扶持政策,引导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十大生态产业、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就业,创新创业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发挥。

  创新创业平台是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重要基础。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在平台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对接“十四五”规划,抓住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重大机遇,紧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战略安排,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各类平台项目建设,用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平台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做好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文章,全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产业布局、融资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用人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努力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三、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提升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为核心,健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措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艰苦边远地区设立人才开发基金,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保障服务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既要用好的政策措施吸引人、用干事创业的舞台激励人,也要用宽松稳定的环境留住人。

  近年来,甘肃坚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住用好人才,作为破解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情用心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省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认真落实“三必访”“四必帮”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班子成员联系服务各行各业领军人才近千人,在全省营造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领军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省领军人才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逐步遴选100名左右拔尖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每人每年给予50万至300万元资助,量身定制培养措施和扶持政策。对长期扎根基层的人才实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对县以下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实行单独评审,评出有效高级职称8204人;对从教20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30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的乡村教师,不受指标限制,评审高级职称7362人、中级职称4312人,有效激发了基层人才工作热情。推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为7765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税收减免、安家补贴等9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提升政策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

  创造让人才健康成长、安心工作的良好环境,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根本所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真正建立起“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机制,用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惠及基层,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着力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做好各层次专家的“一对一”服务保障工作,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注重解决各类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形成近悦远来、人才归心的生动局面。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宣传表彰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引导各类人才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真正扎根在基层、奉献在基层。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