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打造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安江模式”

凌 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2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地,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建引领贯穿新安江保护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党建“红色力量”转化为生态保护发展“绿色引擎”,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新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建引领流域保护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新安江及下游千岛湖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为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以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升至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9.7%,获评2021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强化政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坚定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流域地区永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搬迁近500家企业和项目,以牺牲小我的魄力全面实施网箱退养和养殖场关闭禁养,以敢于亮剑的勇气完成入河排污口改造和支流整治,每年向下游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指示精神,拓宽资金、产业、人才等综合补偿路径,努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突出协调合作,着力构建高效体系。在市内协调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纵向上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横向上强化发改、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在市际合作上,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多次赴杭州联系沟通,签订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手建设“杭黄党建联盟”平台,加强与浙江流域党组织沟通联系,构建起互访协商、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协调制度,形成了流域治理内外统筹、高效运行的组织体系。

  注重刚性约束,全面完善规章制度。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推进长效治理,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责任,先后出台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区县断面水质考核等70余个规范性文件,制定《河湖长制规定》以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农药使用管理条例》《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流域保护治理提供长效保障。

  二、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党建引领流域保护发展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每一项工作都依靠基层党组织去实现。我们注重强化政治功能,发挥引领作用,让党旗在生态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组织体系,提升生态保护“硬度”。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基层“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引进8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影响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责任,推动新安江流域铺展一幅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壮美画卷。

  发挥组织优势,拓展宣传带动“广度”。广大基层党组织依托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和覆盖村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强化生态文明价值观宣传,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组建345家“生态美超市”,发动村民捡拾塑料袋、废弃矿泉水瓶等垃圾,按标准兑换食盐、黄酒、肥皂等日用品,打造垃圾分类的乡村版,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组建近600支志愿服务队投身生态环保事业,在志愿服务中引导更多群众,自发形成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文明风尚。

  挖掘组织功能,增强引领发展“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集中编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挖掘用好“红色”党建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实现信息生信用、信用变信贷、信贷促发展。大力推进徽茶、徽菊、干鲜果、泉水鱼等特色种养,推广“田园徽州”品牌,发展经典乡愁产业,深化产销纵向一体化合作,助推徽菜好物进入城市餐桌,带富一方百姓。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依托生态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人财两旺,群众在生态保护中有了实实在在获得感。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

  三、提升干部素质,锻造党建引领流域保护发展的先锋队伍

  我们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不断提升干部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能力,打造了一支善保护、会发展的绿色先锋队伍。

  聚焦专业素质,配强生态保护干部队伍。坚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专门调配编制设立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结合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实际,在全市精心挑选有专业背景、业务过硬、经验丰富、长期奋战在生态保护一线的领导干部充实队伍。坚持在试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批工作突出、业务娴熟的干部脱颖而出、受到重用。比如,把保护中心主任安排到流域主要区县担任党委班子成员,以更大力度加快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推动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聚焦体悟实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堂,举办“新安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等培训班次,赴浙江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让党员干部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引领者。选派700余名党员干部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跟班学习、体悟实训,派人赴浙江丽水、安吉等地学习“两山理论”实践、“两山银行”、GEP核算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开拓视野、转变思路、提升能力。以举办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为契机,与杭州、丽水、南平、抚州联合发出生态价值联盟宣言,制定发布全省首个GEP核算地方性标准,推动全省首笔林业碳汇项目线上交易、首个“零碳”会议落户黄山,推动我市抓生态保护、促价值转化迈上新台阶。

  聚焦工作实绩,强化领导干部督促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流域区县试验区协同治水协议基础上,建设全流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制定流域区县断面水质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考核一票否决。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突出生态问题追责问责,有力保障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招引产业人才,强化党建引领流域保护发展的智力支撑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不是单一的水环境补偿,其核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全面践行党管人才原则,以“党建红”引领“活力蓝”,围绕主导产业汇聚天下英才、推进创意创新,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注入不竭动能。

  优化产业布局,明确人才招引“航向标”。没有产业的聚集,就没有人才的集聚。试点以来,初步建成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百名博士入企合作,一大批人才成为“新黄山人”。面向“十四五”,以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谋划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以及徽州古建“8+1”产业体系,不仅为人才招引明确了方向,更为广大人才建设黄山搭建了广阔舞台。

  统筹招引培育,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迎客松英才计划,加快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建设人才飞地、优化优才卡系统、打造人才公园等,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健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定向推送机制,借助互联网开展柔性引才,推动一批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强化区域人才培育合作,链接中国科学院、上海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

  推进创意创新,拓展人才施展“新天地”。新安江模式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我们传承改革精神、汲取创新力量,全面推进“创意黄山”建设,以无边界的创意改造产业、赋能发展,筹建无畏创意经济长三角(黄山)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建上海湾谷斐迪园,举办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暨黄山旅游节、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论坛会展,常态化开展“创意黄山青春Young”沙龙,为各方英才交流碰撞、施展才能提供新天地,推动更多创意落地生根,真正让黄山成为生之自豪、来之倾心、为之神往的魅力城市。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