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支部建在小区上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2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治理的不断深化,居民小区作为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和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单元,越来越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迫切需要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教育引导居民群众的有效路径,使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切实加强和全面落实。山东省济宁市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立足做优社区、做活治理,印发《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引领小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深化网格化党建,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居民小区治理体系,打通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一、延伸组织触角,建好家门口的“红色堡垒”

  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存在一些堵点卡点,关键在于党组织覆盖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全面、工作引领不精准。实践证明,只有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认真摸排党员底数。组织社区党组织全面摸排小区党员底数,建立党员名册,在党员户门前悬挂“共产党员户”或“共产党员光荣”标识,让党员亮身份。二是合理设置党支部。对居民小区管理的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单独成立以小区名称命名的实体党支部;对规模小、党员人数少的小区,按照网格划分,设立小区联合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对基础较薄弱的小区,选派街道干部、社区“两委”成员联系包保。三是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选拔具备业主身份、有热情、有公心、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无合适人选的,由包保小区的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党组织委员兼任。四是组织推选楼栋长。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楼栋长推选会,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热心服务的居民群众担任楼栋长,明确工作职责,协助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开展工作。通过设置小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目前,全市建成小区党支部1619个,覆盖99%以上的小区。

  二、强化工作保障,打造多元化的“全科支部”

  小区聚集的人员多、党员多,居民的诉求多、矛盾也多,群众共同生活在小区,对物业服务、居住环境等要求不一,需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小区,更好为小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济宁市积极推动人员、资金、服务等下沉,落实保障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打造“全科”小区党支部,以“绣花”功夫做实小区党建。在人员保障上,社区“两委”成员保留2—3人在窗口服务,其余人员全部下沉到小区。在资金保障上,将小区“红帆驿站”作为小区党支部服务群众、办公活动场所,街道每年从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中列支3000元网格党支部工作经费,用于小区党支部工作运转。在服务保障上,开展小区工作“6必访”、居民服务“6必到”、8项便民咨询类服务和8项公益活动类服务的“6688”贴心服务,定期收集社情民意。搭建小区自治协商平台,推广“居民说事”“拉呱说事”“和为贵”调解等,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小区各类组织、业主代表定期协商,合力解决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形成小区事务共商共建共治的格局。

  三、精准服务群众,实施全方位的“四红项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服务群众不能“大水漫灌”、搞大呼隆、一阵风,必须坚持服务供给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让群众切身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便民导向,实现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一是建设“红帆驿站”。按照“10分钟服务圈”要求,建设小区“红帆驿站”,打造365天不打烊、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目前,全市1734个“红帆驿站”共开展便民服务8万余次,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二是打造“红色物业”。创建“儒风济宁·红色物业”品牌,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联动机制,推动536家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三是推行“红心公益”。在社区组建由小区党员、专职社工等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义务劳动、疫情防控等,涌现出300余名五星级志愿者。积极培育社会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等专业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纠纷调处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四是开展“红色代办”。优化“双报到”工作机制,让部门单位党组织直接联系小区党支部,按照规定要求,到小区党支部开展“双报到”工作,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以专业代办、党员陪跑、志愿帮办等形式为群众服务。目前,全市14万余名在职党员全部到联系小区报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万余件。

  四、开展民意“5”来听,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小区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想解决治理难题,必须推动干部下沉倾听民声民意,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共同解决困难问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创新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让干部沉到一线,让群众反映问题有门路,难事有人办。在人员选派上,市县两级选派2.5万名党员干部,组建6148个“民情书记”团队,定期下沉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强党建、促发展。在工作机制上,健全民意诉求收集、分办、督办、回访全闭环机制,对简单问题即时办理、专业问题分类转办、难点问题重点督办,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目前,民情书记服务队累计走访群众227.7万户,接待群众255.2万人次,解决诉求17.13万条,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力度换得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温度,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