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乡村公共服务

黄文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4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福建省德化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78.1%,大量乡村群众在城关生活,乡村留守群众又多为老人,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分配不均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我县乡村振兴的主要短板之一。近年来,德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推行“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力量优势,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让人民生活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

  一、搭建服务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村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近年来,德化县着力改变原有按区划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模式,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把党的阵地与服务平台融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建设,让党旗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城区,打造“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党建综合体。针对78.1%的党员群众在城关生活的实际,在城区中心地段建设进城党群城市家园,要求服务部门派人入驻,非城区乡镇派人值班值守,一方面为进城群众提供便民审批、司法调解、政策咨询等服务事项,构建全城通办一体化办公便民服务体系,变入村服务为驻城返村全方位服务,演绎“镇村进城‘赶圩’,追着群众服务”新气象。另一方面针对进城务工党员工学矛盾问题,开设跨党支部、跨领域党员共同参与的联合党课夜学堂,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学习讨论,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在农村,搭建党群驿站便民服务平台。针对乡村群众居住分散,单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仅成本高、成效也不好的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乡间小铺、村民经常聚集点等活动场所设立便民服务点,引导1300多名村“两委”和9200多名农村党员为乡村留守群众提供物品寄送、探亲顺风车、农特产品销售等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创新服务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德化县坚持广大群众最关心什么,党组织就解决什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解决民生“小问题”赢取群众“大信任”,有效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干事创业合力。

  “全程代办”服务模式。探索村干部“轮流坐班+集中办公日”代办制度,明确当日坐班村干部为首席代办员,负责坐班期间受理事项的全程代办、过程跟踪和结果反馈,注重为留守村民及孤寡老人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实现进一道门、见一个人、办一切事。

  “红色筑梦”服务模式。开发红色筑梦志愿服务平台及微信小程序,吸纳390多个党组织、5700多名党员志愿者参与,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支部“验单”、党员“接单”,为群众提供免费快递、免费理发、免费电工等志愿服务,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憨鼠爱心小分队等先进志愿服务组织。

  “爱心幸福城”服务模式。紧盯留守老人实际需求,在全省首创爱心幸福城,以村党组织为主要落实渠道,成立村级老人义务互助组285个、党员志愿者队伍219支,筹集爱心关爱基金3300余万元,定期开展爱心厨房、爱心巡回医疗、爱心理发、爱心电工等系列关爱活动,服务农村留守老人3.8万次,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

  “抱团致富”服务模式。强化县乡村统筹,以村党组织为主导,深入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投资入股企业分红、资源入股发展旅游、产权流转盘活资源、发展光伏项目促增收、整合资产抱团发展等“五种模式”,助力村财增收、村民致富。如汤头乡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千坪计划公益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对接企业“认筹”并签约农户,创新发展订单式农业,可带动签约农户每年增收3至5万元。

  三、强化全方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德化县建立高效运转的保障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基础联系服务群众,全面增强基层公共服务效能。

  组建片区党建联盟。以地域、亲缘、文化等为联结点,引导地域相邻、宗族渊源较深、发展资源共生、产业发展相近、有互补和带动作用的村建立乡村振兴片区党建联盟21个,完善联盟议事制度、联盟书记轮值制,统筹优化联盟内资源、要素、服务配置,形成整体协同发展效应,推动服务效能最大化。

  规范村级组织运转。制定规范村级组织日常运行机制,根据地理区位、人员分布等实际,在全县217个村(社区)推行村(社区)干部全员坐班、驻城返村、轮值坐班等服务管理模式,确保偏远村每个工作日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在村坐班,每月2至4天村“两委”班子集中回村办公,每周1至3天到进城党群城市家园现场办公。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发村干部智慧管理平台,把1300多名村干部盯在职责上、聚在服务上。

  拉紧压实责任链条。推行收账工作法,将乡村公共服务机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收账范围,年初“列清单”、年中“对账单”、年底“收成绩单”,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行县直单位挂钩联系公共服务试点建设和乡村振兴片区联盟“导师帮带制”,21个机关职能部门和84名乡村导师带着资源、资金、技术下沉,开展试点建设成效验收、拉练观摩、经验交流分享等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复制推广。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德化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