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高标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谱写“三全育人”新篇章

董亚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4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开展学校党建的重要抓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分层分类在全校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扎实做好铸魂育人“教、学、研、服、管”工作,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地,全面推动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一、高站位高起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医学高等教育性质和特点,大力实施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抓紧抓实师德师风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有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党建促引领促改革促发展,打造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思政工作实践探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用研”一体化运行机制,紧抓“三全育人”试点工作,在综合改革方面系统谋划、分层部署、跟进指导,高起点全面推进思政工作更加主动作为。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及时跟踪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需求,坚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拓展“党建+”创新工程、“百师助学”育人工程、“党员发展”培养工程、“先锋领航”示范工程等项目。整合工程资源,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探索组织育人新模式和着力点,改革以往布置多指导少的状况,提升组织育人整体合力,发挥思政工作引领力、传播力、凝聚力。拓展网络思政涵养功能,升级网络育人平台,重塑“课、网、云”一体贯通,建构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思政工作咨询服务。全校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组建思政专家咨询队伍,构建咨询服务平台,广泛征询省内外同类院校有关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高学校思政工作队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能力以及参与决策能力。面向省内同类高校开展党建思政专题咨询服务,建设省内同类医学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思想库,打造实用咨询服务平台。

  三是积极推动育人资源、力量协同协作。全校党组织通过强化项目带动引领、配齐建强队伍、加强协作平台条件保障等方式,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协作机制,着力依托学校两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打造专业化网络育人队伍,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引领作用和专业优势,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育人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发挥其传帮带作用,为省内同类医学高职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实践与研究提供协作共享平台。加强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是积极促进思政工作互动交流。为有效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性思政工作学术活动、工作实践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积极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有效发挥学校省内同类医学高职学校党建思政领域学术、工作交流和资料信息的排头兵作用。

  二、挖掘课程思政新元素,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党建工作注重把强化“思政元素”功效牢牢抓在手上,不断提升每个党员教师写好“融入”文章的能力,大手笔描画高校思政工作,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与教书育人有机协同、一体化融通推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每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针对专业知识具有明显价值倾向特点,要求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教育引导大学生立大德立大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及时融入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紧密融入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十大育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二是将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多路径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在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材之中,要求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彰显医学专业特点,通过具体课外实践、志愿者服务、义诊、送医药下乡、实习、演讲、观摩、访谈、调查等活动,拓展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实施“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教师通过网络对专业思政元素进行讲解阐释、咨询问答,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释疑解惑,激发广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材之中。现有的思政教学案例集和思政教学实录等书籍,是针对教师教学使用编写的。学校党组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创新教材制作方式,探索编写共建共用教材的新方法,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专业性和时代性。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绘制思政元素对话框,把相关知识链接或视频讲解等植入二维码,让学生通过扫码获得相关信息,拓宽传播渠道。

  三、坚持师生团队部门三环互动,实现三大工程有序推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必须依靠一支优秀的思政工作队伍。学校党委始终以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功能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发挥团队优势和多能级闭环式工程效能,整体带动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协同运转,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塑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名师工程。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工作队伍标准,学校三级党组织坚持以提升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以“名师领航”共建“团结、向上”“双U”特质名师工作室,加大培育建设我校“碧玉网络思政工作室”“生涯规划+”2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力度,积极拓展引领“双U”特质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获评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安徽省优秀辅导员2人。

  二是锻造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的培养,疫情期间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切听从指挥,疫情不退我不退”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习杰出校友、“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朱守俊先进事迹,践行“医专人”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

  三是打造特色鲜明的医学院校教学品牌工程。学校各级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职业理想、社会公德、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调查研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研,丰富大学生学习内涵。开展“大学生时事评论大赛”,为智慧激发搭建务虚平台,创设互动平台,以时事热点点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时事要闻。实施“行走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能力提升构建智力背景,拓宽教学内容,依托安徽省博物院、安徽好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合作平台,组织学生感受体验安徽历史文化魅力,了解安徽文明发展历史,增强自豪感、责任感、自信心。建构“医言医行实验室”,为学习兴建时空维度,针对“00后”大学生互联网生存特点,构建“天使微党建”“微雨润心”等网络思想引领平台,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特色突出、内容丰富的网络成长空间。组织学生围绕医学专业特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活动,弘扬医药卫生行业敬业精神的“医者·最美瞬间”,教育医学院校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配套性系统改革,是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式改革,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在改革进程中,要不断优化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路径,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切实让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真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合格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谱写铸魂育人新篇章。

(作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