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7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重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党建学科话语体系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党建思想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话语呈现或表达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体现。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在党建学科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当前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愈加重视,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也不断与时俱进,逐步向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但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要求相比,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存在教条化和照搬照抄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有的简单套用“文件、领导讲话”的话语表述,形式上轰轰烈烈,但话语体系僵硬而且缺乏现实吸引力,陷于“生机不足”的局面。有的是完全采用马列原著中的话语表述,本土化与创新意识不强,落入“自说自话”的地步。有的完全照搬西方政治学的话语表述,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探讨中国的执政党建设规律、研判党的建设问题,面临“水土不服”的窘境。

  二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存在不规范和不严谨的现象。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要求严谨性和准确性,用准确的话语表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然而,有的学者凭自己的喜好、心血来潮的“发明”随意对相关概念进行表述。有的在党的权威机构、党内法规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的一些话语,却在少数党员干部以及学者中经常使用。例如“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个说法,是由一些党建学科研究人员提出的,在党章及党内法规、党的正式文件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表述。类似这样的党建学科话语的不当表述,可能造成一种错误倾向,模糊、淡化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党以及领导党的定位。这种不严肃也不严谨的话语表达,也容易对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造成错误引导。

  三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存在没有回应或没有有效回应的现象。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态势,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作出及时回应,准确地对新的话语的出现进行界定以及解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多重要论述,但学界对相关论述的回应还不够及时,对相关概念的解释还不太充分。必须重视此类问题,以便使党内更好地形成统一的思想,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维护党建思想理论和知识体系话语权威性。

  二、当前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

  不断丰富、创新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使其与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相适应,在方法论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使党的建设学科发展获得科学的话语支撑。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党一直将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比如,“支部建在连上”“三大作风”“三大法宝”“思想建设”“群众路线”等。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保留下来的党建学科话语一定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真理性。在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不仅要对其进行传承,还要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党的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抛弃那些过时的话语,并对不太成熟的话语进行完善,将党建学科话语赋予时代内涵,以此来解决新时代的党建新课题。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出路在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实践,基于实践构建党建学科话语体系才是党建学科建设的真正出路。其次,党建学科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运行、建设规律的学科,从属性上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所开展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党的建设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要把握住党建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重要特征,高度关注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的新成果,着眼于实际中的应用,将话语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是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等方面著作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同时,要了解、把握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情况,把国外政党建设话语正确地引进到我们国家,从而更好地丰富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走出去”是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不断增强与其他国家政党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宣传党的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原创与借鉴的关系。党建学科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另外,长时期以来,党建学科属于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特色在党建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党建研究不仅涉及政治学,还涉及历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跨学科特征尤其突出。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多样化和多元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要有“大党建”“大学科”的意识,善于借鉴政治学以外的诸学科的话语体系建设方法,拓展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建设领域,提升党建学科的研究水平。

  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属性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一个基本属性。政治属性是指该话语体系体现的是国家层面的话语体系,其建构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承载着执政党的思想理论和纲领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主导性,是国家意志的崇高体现,其建构应体现党性、统领性和权威性。学术话语是其理论属性,指该话语体系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民族复兴,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和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话语体系,其建构和学理研究应体现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文风。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既要重视“话语”所蕴含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又要遵循“体系”所呈现的严谨结构和内在逻辑。

  三、新时代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构建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党建学科话语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从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容、表达、传播、队伍建设、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新时代不断探求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加大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时代,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必须以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用新的概念、理论、范畴等来阐述新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的研究,研究其话语基础、话语核心、话语方式、话语自信、话语传播、话语权和话语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充分发挥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主体作用。党建学科话语包括话语主体、客体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话语体系的主体通常指的是谁在表达,就是谁在说。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党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而具有最权威的话语主体是党中央以及中央领导人。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客体指的就是对于这些话语的接受者。党建学科话语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作为推动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部门,党的组织、宣传部门应当发挥关键作用,协调好党校、高校、社科院等各方面力量推动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

  构建良好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生成机制。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包含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横向联动等不同的生成方式。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党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构成了最为有效且权威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地方和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也在实践中形成了生动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也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对现有的话语体系进行整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与概括,形成新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

  完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传播方式。党建学科话语也是政治信息传播的载体。为了向广大党员以及社会准确传达政治信息,党一定要掌握话语权,对党建话语进行传播并关注话语传播之后反馈的信息,从而进行全面的判断和话语的调整。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党建学科话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关注话语中的内容及传播方式。特别是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理论话语与政策话语、领导话语与群众话语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保证党建学科话语走进每个人心中,增强听者对党建学科话语的认同。

  总之,为了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必须不断对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进行完善,将党建学科话语体系与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执笔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张加华、郭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