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刻领悟《论权威》中的建党学说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吴 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9期

  坚决维护领袖权威和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写过许多文章,其中恩格斯的《论权威》是较为重要的一篇。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对权威理论的论述也没有充分展开,但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新时代重读这篇经典之作,有助于增强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

  一、《论权威》的基本思想

  《论权威》成文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国际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背景下。此时,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反权威主义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第一国际进行猛烈攻击,撰写大量歪曲和否定权威领导、宣扬绝对自治和自由的文章,并企图篡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领导权。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纯洁性,批驳巴枯宁及其追随者,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恩格斯写下了《论权威》这一著作。文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考察了人类社会生活,阐明了权威的内涵、权威的特征、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以及维护权威的重要性,揭露了反权威主义者内在的反动本质。文章逻辑严谨,论证精辟,思想深刻。

  第一,权威是意志强加与服从的统一。针对反权威主义者对权威概念的恶意曲解和滥用,恩格斯首先界定了“权威”的内涵,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表明,权威是一种意志服从关系,它由两大要素构成:一是权威主体的意志强加,二是权威客体的服从。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权威是主客体双方交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具有强制性和服从性。对权威主体而言,权威具有强制性。权威主体只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权威客体,使其服从,才能体现其权威。对权威客体而言,权威具有服从性。没有权威客体的服从,便无权威可言。需要说明的是,服从可以分为被迫服从和自愿服从两种。当主客体意志不一致时,客体的服从以被迫服从为主;当主客体意志趋于一致时,客体的服从以自愿服从为主。前者建立在主体权力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主体威信的基础上。

  第二,权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权威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会随着社会状态的改变而归于消失。恩格斯举棉纺厂、铁路、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为例,证明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们的任何联合行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都需要遵守权威原则,否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假如铁路员工对乘客先生们的权威被取消了,那么,随后开出的列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即使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成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权威原则也不会因此消失,而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第三,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恩格斯在阐明权威的内涵和本质的同时,厘定了权威和自治的辩证关系。巴枯宁认为,权威与自治、集中与自由是绝对对立的,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任何权威,多数对少数的权威也将终止;每一个人、每一个乡镇,都是自治的。恩格斯驳斥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论点,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这里的相对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权威与自治相反相成。离开自治和自由,权威和集中便会变成专制;同时,必要的权威是个人自由的保证,离开权威去讲自治和自由,只会造成社会混乱。其二,权威和自治是有一定范围的,其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联合体,为使大规模的联合活动有序开展,权威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需要权威。恩格斯认为,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权威,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也需要权威。权威是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武器。只要无产阶级还在反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就需要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即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权威。恩格斯指出:“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无产阶级革命是消灭私有制的彻底革命,任务艰巨,如果没有权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样,无产阶级专政也需要权威。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因此,权威是任何阶级和政党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保证。巴枯宁所主张的立刻废除一切权威和国家的实质是妄图从思想上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为资产阶级效劳。

  总的来说,《论权威》论证了权威的必要性,指出了权威的本质及发展趋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论权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贡献

  《论权威》所阐述的关于权威的一般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着多方面重大影响,值得深入挖掘。

  首先,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如果把民主和集中割裂开来,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会出现个人独断专行,滋长官僚主义;反之,如果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又会出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民主集中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是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内容。如果说,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党的组织原则时,更多的是强调民主;那么,在第一国际时期,正如《论权威》所显示的,更多的是强调权威和集中。恩格斯的《论权威》使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加完善,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此后,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建党思想。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明确提出必须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建设党。1905年12月,在列宁的主持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中,首次使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提出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开始,一直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写入党章。党的十二大党章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项基本原则,使民主集中制得到丰富和发展,并沿用至今。其中居于首位的“四个服从”原则,体现了鲜明的权威和集中导向,是对《论权威》所阐述的权威原则的具体化。

  其次,为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提供了科学指引。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及给友人的信中,深刻论述了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必要性和途径,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科学指引。在《论权威》中,恩格斯指出:“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针对巴枯宁对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权威的激烈反对,恩格斯指出,如果没有这种权威,怎么能够阻止警探和叛徒的渗入。这深刻揭示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巩固新政权、保持队伍纯洁和行动一致,确保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此外,《论权威》也为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提供了路径指引。一是发展党内民主。权威是建立在客体意志服从的基础上的,没有客体的自愿服从,权威难以持久。发展党内民主,是增进政党认同的重要方式。二是保持党的纪律。权威具有强制性。严明的纪律能够为维护党的权威提供刚性约束和基本保障。没有纪律,关于团结力量,关于共同行动,就根本谈不上。三是反对派别活动。各类宗派欲将自己的主张强加给无产阶级政党,改变其性质与发展方向,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及国际工人运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坚决反对。恩格斯写作《论权威》的直接缘由就是与党内反权威主义者的分裂行为作斗争,强化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树立了典范。

  最后,为维护领袖权威提供了理论本源。要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就必须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领袖人物对于政党的作用。马克思曾生动地比喻,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他用大海航行的例子说明个人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其中的“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指的就是要服从领袖的意志及权威。这个例子表明,领袖具有普通群众所不具备的意志品质和领导才能,不确立和维护领袖权威,党的事业就不能成功。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也都强调了维护领袖权威的重大意义。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领袖个人权威的同时,坚决反对迷信权威和个人崇拜,认为这是与党内民主的精神相违背的。

  三、以《论权威》为指导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论权威》虽然发表于一个半世纪以前,但文章揭示的原理至今仍然适用,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新时代仍然需要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但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国家消亡之前,政治权威不可或缺。离开了政党权威和领袖权威,伟大的社会革命不能成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将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进行到底,需要充分发挥领袖权威和党中央权威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维护领袖权威和党中央权威,重在自愿服从,因此要先解决思想认同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一个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政治领袖地位,明确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思想领袖地位,明确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领导核心是全党的“顶梁柱”、人民的“主心骨”,科学理论是思想的“定盘星”、行动的“指南针”。“两个确立”具有充分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为维护领袖权威和党中央权威提供强大思想指引,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论权威》为新时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重要遵循。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对党忠诚。要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两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新条例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划出了遵守纪律方面的禁区和红线。党组织和党员要严格遵守条例的各项规定。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维护、组织上服从、行动上跟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发展党内民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起建设强大政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合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