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杜焕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10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一、聚力“两个作用”,建设支部过硬村,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

  泰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西部,辖9个自然村,628户1932人,共有耕地1800亩,荒山荒沟2588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名。该村积极创建“五星”支部,践行新郑市委提出的“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

  争当好支书。泰山村党组织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年来带领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把原来的“树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村外、后生光棍多”的穷山村,变成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河南省优秀‘双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建设好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班子建设,明确每个班子成员党建任务、目标和责任;严格村“两委”干部管理制度,要求村“两委”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履职尽责;坚持“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促进村“两委”干部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锻造好队伍。始终坚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每年对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村优秀人才等轮训一遍;连续五年每年评选15至20名优秀共产党员;近3年共发展6名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危急关头锤炼党员队伍,成立4支48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群众抗击疫情,无一人感染,抗击洪灾、确保群众安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注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振兴,实施招聘一批、发现一批、培养一批的人才振兴“三步走”策略,联合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了200余名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员党性;完善“一编三定”“党员积分”“党员联户”“党员承诺亮诺践诺”等制度,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二、聚力“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村,促进产业振兴

  泰山村着力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振兴。

  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村“两委”协调资金9000万元,先后建成了黄帝会盟祠、千稼集、孝道文化园、廉政长廊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并注重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品质提升和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开展“旅游+”建设。建设“旅游+会务与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建有5家主题酒店,可同时接待1000人以上培训,已接待党员干部、社会企业培训20万人次。建设“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建有10个场馆,每天可接待1500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建设“旅游+田园”,种植樱桃等1000多亩,每年举办樱桃节。建设“旅游+民俗时尚宾馆”,建有床位800多张的农家民俗时尚宾馆。建设“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建有豆腐坊、粉皮坊、酱油坊、酒厂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通过开展“旅游+”建设和产业发展,仅每年村春节庙会游客就在40万人以上,年接待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增长到近3亿元,集体产业盈利近千万元。

  三、聚力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促进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落实郑州市委启动建设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

  做好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村庄发展规划,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先后投入1亿多元,建成20余公里组组通公路,打深井16眼,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天然气使用全覆盖;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厕所革命,建设10多座公共厕所,居民每家有水冲式厕所;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清运垃圾1000余立方米。

  推进村庄“五化”建设。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村,促进生态振兴。推进村庄建设园林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美化绿化墙体3000余平方米,实现“村庄如园林”。推进村庄道路林荫化,在全村道路两侧补栽苗木1000余株,新增花草8000平方米,形成道路绿化风景带。推进家庭小院花园化,规范整治家庭小院,建设庭院花架300余个,使庭院宛如花园。推进农民田地林果化,种植大樱桃、葡萄、核桃等特色小杂果,发展蔬菜大棚。推进荒山荒沟森林化,实施山体修复和绿化工程,栽种各类苗木1000多万株,使2000余亩荒山荒沟变成森林公园,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4%。村庄“五化建设”使泰山村变为美丽乡村精品村。

  四、聚力“三零”创建,建设平安法治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实行“三治”融合,深入开展“三零”创建,建设平安法治村,实现治理有效,培育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自治,促进社会和谐。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民调员、信息员、治安员作用,发现问题后民调员第一时间介入,实行“小问题民调员解决,大问题村‘两委’解决”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组、本村。

  加强法治,确保村民平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成立普法宣传组,利用板报、标语、微信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加强“四防”工作。防范欺诈诈骗行为,宣传反诈骗知识和案例,没有出现村民被诈骗现象;防范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制度;防范非法宗教活动,倡导文明科学生活方式;防范疫情传播,没有一人感染。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构筑了视频监控网络,组织义务巡逻队开展24小时巡逻,采取“十户联防”等措施,确保村民平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组建党员应急义务救援队,购置了消防车、高空作业车、救护车、救援船等装备,多次参加救火、抗洪、抗疫等救援行动,如参加支援新乡等地抗击特大暴雨灾害救援行动,救助群众3000多人,捐助方便面等2350箱,获得“全国防灾减灾示范村”荣誉称号。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依托“一村一警”机制,实现进村人员信息全掌握、全监管。实行依法治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德治,弘扬优秀文化。加大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培育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制订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黄帝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塑造精神家园。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黄帝文化祈福节”;每年重阳节给全村老人过集体生日;建设红色博物馆和廉政文化长廊,深化党史和党风廉政教育。突出自治德治法治融合,防范在先、源头治理,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实现了多年“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五、聚力为民服务,建设文明幸福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实现共同富裕

  推进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引领群众文明向善、共同富裕,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村。

  建好用好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数字党建”为技术手段实行网上通办相关事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做好“四项服务”和推进快递进村。做好教育保障服务,自建了高标准的小学和幼儿园,学生不出村就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做好医疗卫生服务,自建村卫生院3800多平方米,病床50余张,村民的医疗保险由村集体上缴,村民一般的病不出村就可住院治疗,直接报销,泰山村获得“河南省卫生村”荣誉称号。做好养老服务,自建村养老公寓1万多平方米,供7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开展“评选健康老人”等活动。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全村5家集体企业拥有近500人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专业员工,带动2000余村民就地就业,并鼓励村民创业致富。推进快递进村,更好服务农民生产生活。

  实行“股份制”和“供给制”,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村民加入集体经济合作社后,可享受各项服务和福利,取得股份分红;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村民基本生活早已实行“供给制”,水电气费、米面油盐酱醋、养老及医疗保险等生活消费全部由村集体供给,实现了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