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王宇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3年第1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为我们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是党员大省、农业大省,是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度机制,创新探索、真抓实干,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互促、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建强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凝聚乡村振兴骨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乡领导干部是关键力量,必须加强换届后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干部支撑。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注重选拔熟悉产业、科技、“三农”等方面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乡领导班子,保持县乡党政正职任期内相对稳定,引导干部安下心来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动态监测,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情况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能力素质不适应任务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调整。提升县乡干部抓乡村振兴能力。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组织县乡干部特别是“三农”领域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常态化组织机关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挂职锻炼,优先将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偏远乡镇、吃劲岗位历练,重点提高做群众工作、推进基层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激发县乡干部动力活力。继续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及时调整优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与班子和干部日常考核、干部选拔使用、激励奖惩等挂钩。开展“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评选表彰,适当向抓乡村振兴工作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倾斜。对乡村振兴一线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落实谈心谈话、休假、体检等县乡干部关爱措施,持续推动政策待遇向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倾斜,改善乡镇工作生活条件。

  二、大力实施强基振兴工程,筑牢乡村振兴基层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必须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分类推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3年行动,2023年开展好“全面规范”主题行动,以县(市、区)为单位,围绕高质量推进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设,分类制定村党组织规范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案,力争到2023年底,“示范”村党组织数量达到35%以上,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农村“三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监管,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让村干部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深化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与工作考核、待遇报酬、评先树优结合,激励村干部比学赶超。积极培育乡村振兴新生力量,提供良好工作平台、生活环境,吸引优秀青年人才返乡投身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发挥3.3万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作用,实现对脱贫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覆盖。要优化队伍、接续用力,引导驻村干部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工作重点、支点,压紧压实各级专班责任,强化队伍日常管理,常态化开展交流学习,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

  三、健全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大引进和培养农村急需紧缺各类人才力度,激励广大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释放创新创造活力。精准培育本土人才。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强化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政策支持,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乡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培育职业新农民。广泛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充分发挥齐鲁乡村之星带动作用,激励引导更多农民提技能、增素质、长本事。抓好基层农技人员、基层卫生骨干等群体教育培训,积极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部门单位学习研修,加大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拓宽渠道引进人才。实行“人才+项目”引进模式,统筹用好乡村振兴各类支持资金项目,让各类人才回乡有项目、发展有空间。建立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常态化选派教师、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文化旅游工作者等到乡村挂职锻炼。做好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县乡进一步倾斜。健全待遇保障政策,围绕薪酬待遇、基本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创新激励措施,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整合用好专家资源。统筹各地农业专家力量,探索组建专家协同创新协作联盟,采用全产业链条“组团式”帮扶、“候鸟式”聘任等模式,推进农业专家资源下沉乡村一线。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的人才团队建设,围绕乡村产业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人才、科技、产业等融合发展。依托“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层信息平台”,精准对接乡村对技术、产业、人才等需求,打造专家常态化服务基层新模式。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抓手,是检验乡村组织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组织实施“万村共富”行动。在全省倒排1万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集中攻坚,力争到2026年实现集体收入翻番,引领带动全省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农村集体资源开发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土地、生态、文化、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效益。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载体,组织农户积极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商超、电商等市场主体,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体宽裕、群众富足。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商务、金融、供销等涉农部门单位整合政策、资金,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扶持措施。省财政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扶持部分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五、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振兴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有抓手、落到底。优化乡村组织体系。在坚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及时跟进乡村振兴步伐,积极稳妥推动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带动区域内村庄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逐步实现村庄融合发展。优化乡村网格管理模式。结合党员分布等科学划分村内“网格”,统筹整合网格员队伍,保障网格员必要工作经费和待遇报酬,推动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优化以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乡村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深入开展党建综合阵地建设试点,围绕党组织功能定位加大探索力度,让党建阵地成为服务凝聚党员群众、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优化乡村矛盾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村党组织经常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围绕充分发挥乡镇、村党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和制度成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