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蔡允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3年第3期

  党的二十大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部署,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务实举措,是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科学擘画。更加积极体现力度,更加开放体现广度,更加有效体现精度,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彰显了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的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把全市人才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部署,瞄准“三个更加”不断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筑牢人才支撑。

  一、坚持着眼大局,在强化人才引领驱动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赋予了人才工作重大使命。要自觉提高站位,紧跟大局大势,立足事业发展定政策、建机制、抓落实,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要深刻把握“两步走”战略安排,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扩大内需等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加强引领支撑,始终做到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发展就跟进到哪里,切实提升人才政策的服务力实效力。重庆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实施一揽子政策支持措施,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深入开展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布局。要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优化人才资源布局,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互补式发展、协同性发展。重庆积极跟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支持举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峰会,牵头组建西部人才服务联盟,成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载体。特别是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共享共用近4万名专家资源,加速了经济圈与人才圈的互促共进。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产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产业而聚。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出台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政策,实施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建设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着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人才方阵,全市数字人才超过80万人,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二、坚持胸怀天下,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借助重大平台、项目和活动等,广开进贤之路,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增强人才高地和平台的集聚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要对标国际一流,集中力量重点推进,聚天下一流英才、育世界一流人才、创世界一流成果。重庆将聚焦先进制造等优势领域,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核心区域,举全市之力在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大学、一流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上提档升级,在创新人才上集聚裂变,努力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中展现重庆担当。

  增强重大人才工程的牵引力。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升人才工程项目质量效益,使人才工程成为凝聚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强引擎。重庆整合20多个市级人才项目,出台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构建高端引领、梯次配置、整体开发的支持政策体系,每年遴选一批优秀科学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遴选支持优秀人才1203名、团队255个,带动高层次人才数量5年实现翻番。

  增强人才活动的吸引力。要拓展眼界视野,积极创新引才方式、载体、政策,想方设法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用人才资源的能力。重庆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与人社部共办、川渝联办重庆英才大会,面向海内外引进各类人才、团队和智慧成果。目前,三届共集中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748人、落地项目875个。着力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强化市场化引才,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通过全球英才云聘会、“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联动引进各类人才15.6万人。

  三、坚持问题导向,在建强战略人才力量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破解“卡脖子”难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健全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体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要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庆推出顶尖人才智汇重庆、科技“爆破手”寻访等政策,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团队的政策供给,集聚了一大批院士专家团队。

  加快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体系。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重庆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出台“塔基”人才政策,启动百万大学生筑梦工程,从平台建设、项目支持、职称评审、安家支持等方面,构建起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支持体系,博士后招收实现两年三倍增,高校毕业生留渝比例逐年攀升。

  加快健全卓越工程师支持体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卓越工程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在联合培养上下功夫,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重庆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出卓越工程师集聚行动,构建全周期引育体系,搭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大赛、工程师联合体等全方位平台载体,系统推进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

  加快健全高技能人才支持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重庆大力实施“巴渝工匠”计划,获批国家级“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9%,产生4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实现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美容等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四、坚持系统施策,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做到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构建授权规范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单位充分授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重庆开展人才政策综合改革试点,授予引育留用管自主权,推动用人单位主体作用进一步显现。联合微电子中心成立仅3年时间,就自主认定引进人才350名。

  构建减负松绑的人才支持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手段,用是目的。要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推出更多支持和激励措施,切实为人才松绑,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重庆统筹整合人才计划,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推行人才计划研究支持经费“包干制”,立项789个,撬动社会投入资金6.8亿元,得到各方普遍好评。

  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导向。要深化“三评”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重庆深入开展“破四唯”专项清理,出台“1+10”人才分类评价方案,单列大数据智能化职称类别,工业设计职称体系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向全国推广,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

  构建快捷周到的服务保障机制。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重视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实际困难,多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构建便捷高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重庆大力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出重庆英才“渝快办”,建设“重庆英才服务港”,提供69项“一站式”便捷服务,人才好评率达99.72%,推动形成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的“强磁场”。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