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关于构建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山东省滨州市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3年第3期

  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增强抗打压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干部的心理素质。为全面掌握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精准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滨州市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总体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干部心理健康状态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需要精准施策、跟进服务。

  (一)干部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面对高质量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部分干部一定程度上面临心理问题的考验。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等发布的《2022数字化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显著的心理冲击,疫情早期焦虑和抑郁症状较为突出。公务员群体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5.5%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0.2%的人压力比较大。从我们开展的覆盖3000名基层干部的调研情况看,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占3%,感到压力程度“很大”的占18%。这些数据表明,干部队伍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二)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干部有调适心态、缓解压力的实际需要,希望通过专业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据有关研究介绍,部分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应予以高度关注,加强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开展的基层干部问卷调查中,愿意接受个体心理咨询的占34%,希望构建干部心理干预机制的占36%,希望通过接受专业服务纾解压力的占20%,超过半数的干部建议构建常态化服务机制。但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干部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有误区,存在“病耻感”“病忧感”,不愿意让人知晓自己的问题,寻求过外部帮助的仅占6.7%。这些情况表明,干部需要专业服务,但心理上仍有芥蒂,需要精准施策。

  (三)干部心理健康工作进展。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已经开始关注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制度办法。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广西等地的有关市县建阵地、建系统、建机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我市一些重点部门、基层单位也多措并举提供服务,实现了工作破题见效。通过调研也发现,在具体工作落实上仍有差距,8%的干部认为所在单位对干部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仅有17%的干部每年进行心理健康体检,42%的干部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讲座。以上数据表明,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进一步打通服务与需求的壁垒,主动提供精准服务。

实践做法

  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协调联动、务实管用的工作体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持续加强有效引导和有为服务,真正做到有形和有效并举、过程和结果并重。

  (一)“一套机构”统领,实现系统化推进。从各地工作情况看,有的地方宏观层面的机构设施比较健全,面上指导比较多,但存在“落实温差”问题,越到基层工作抓得越不紧,越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出台相关意见后,靠部门单位自身推进工作比较多,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和过程管控,很容易出现工作零散化、不精准的问题。为着力抓好各个层面的工作落实,加强宏观推进和具体指导,滨州市从机构设置入手,构建“1+1+N”工作体系,保证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直机关工委、党校、卫健、工会等12个部门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宏观指导、整体推进工作。设立一个专职机构,在市级组织部门设立全省唯一的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实体规范运行,牵头做好业务指导、日常调度、督促检查工作。挂牌N个责任科室,在全市部门单位相关内设机构加挂“心理健康服务科”牌子,常态做好工作落实、活动组织、日常服务等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机构设置,滨州市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形成了系统完整、有序衔接的工作格局。

  (二)“两类阵地”覆盖,实现多元化服务。具体服务实践中,干部的实际需求多种多样,有的倾向于接受个体辅导,有的倾向于参加团体活动,有的倾向于进行线上咨询。但从各地服务阵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同质化、同类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同区域的场所服务功能重叠,线上线下的服务平台不够协调,难以满足干部多样化的需求。滨州市着眼丰富服务载体,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建设全时段“直通车”,线下打造5公里“服务圈”,真正让干部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线上“直通车”,主要是满足干部日常服务需求,便于干部在线咨询解决问题。上线“滨州干部心理关爱”云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方式,将心理悦读、体检测评、身心赋能等8类服务搬到网上;提供线上诊疗,7×12小时专人在线值班,干部可实名或匿名咨询。线下“服务圈”,主要是满足干部实地体验、身心训练。坚持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建设多种类型实体阵地,保证干部工作或生活地5公里内至少有一处服务点。市级主要是依托工会阵地建设“向阳家园”,成立市干部心理关爱中心,设置心理测评、团体活动等12大功能室,配套全息互动、虚拟现实、生物反馈等技术设备,提供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县级主要依托自然生态空间建设“放松驿站”,滨城区依托十里荷塘、惠民县依托沙窝林场、博兴县依托打渔张森林公园,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户外基地,让干部在亲近自然中放松身心。各乡镇(街道)主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设“暖心港湾”,提供压力调适、沙盘辅导等功能。市直部门主要结合干部心理需求和机关文化特色建设“赋能平台”,市公安局建成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每逢重大安保活动或重要专项工作,跟进开展专题辅导;市信访局建成“赋能·向阳服务站”,为干部开展“一对一”心理压力疏导。专业化服务方面,主要依托健康产业资源打造“滨州心语”基地,建立心理健康大数据库,为干部提供心理咨询、检测和干预等个性化服务。

  (三)“四支队伍”支撑,实现精准化赋能。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强隐蔽性,不易发现,而且表现形式各异,需要精准对症诊疗。从服务队伍建设情况看,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是最大的问题,有的服务力量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有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提供专业诊疗方案。为切实提供科学稳妥有效服务,滨州市根据干部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建“向阳智库”“心灵导师”“银辉园丁”“志愿心使”4支队伍,确保干部有需要时能够“找得上人”“说得上话”。“向阳智库”,主要是提供专业服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驻线上平台,联系线下阵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提供服务;同时与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案例诊断、评估,为干部提供心理困扰解决方案。“心灵导师”,主要是做好日常服务,由各部门单位通过专兼职等多种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常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做好前置预防、危机干预。“银辉园丁”,主要是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用好退休干部群体,发挥他们熟悉单位情况、领导经验丰富、善做思想工作的优势,重点关注承担任务较重、工作压力较大的干部,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介入疏导,帮助减轻负压感。“志愿心使”,主要是强化关爱服务,在市直各部门遴选责任心强、公认度高、洞察力好的干部,组成志愿者队伍,负责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执行等工作。

  (四)“四个环节”融入,实现过程化管理。关注和解决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实际工作中,各地往往重视解决个体问题,容易忽视从宏观上解决问题,这样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高效抓好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滨州市把干部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提升了工作精准度、实效性。“选”上注重前置考察。在机关事业单位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比选中,引入心理素质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考察录用、岗位分配的重要参考。2022年全市公务员公开遴选考察中,对拟录用任职人员进行了心理体检,其中一名考生预警结果为轻度,经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升了考生自我调适水平。“育”上注重全程提升。在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中,首先开展心理测试,并安排一堂专业课程;3天以上的班次再组织一次实地心理辅导或心灵放松,测试结果以保密方式反馈给本人,并附带心理健康服务卡,提供服务渠道和方式,形成了测试、理论、辅导、解困的全链条服务。“管”上注重跟进纾困。积极发挥“心灵导师”“银辉园丁”等的作用,注意关注身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挫折、遭受重大变故、经历重大事件等情况的干部,对心理受到创伤或情绪波动较大的,主动靠前服务,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用”上注重分析研判。在重点岗位干部提拔或调整分工时,综合分析干部的人格气质、压力耐受、胆量魄力等与岗位的匹配度,任前谈话时及时作出提醒,促使干部增强工作信心、加速岗位适应。比如,滨州市某县在干部考察中引入心理测评,形成评估报告,对心理压力较大的拟提拔干部及时谈话提醒,帮助纾困减压、加油鼓劲。

  (五)“五种机制”保障,实现规范化落实。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调研中,很多干部反映,基层单位更多是按照上级要求抓好该项工作,主动谋划和推进比较少,存在时紧时松情况。为推动形成常态服务,滨州市把机制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固化一系列措施办法,保证管根本、管长远。比如,建立知识科普机制,市县组织部门结合“干部大讲堂”,每年邀请高层次、实操型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建立常态服务机制,将每月5日、15日、25日,设定为各类服务阵地的“集中开放日”,有序安排干部接受心理训练;将每年5月确定为干部心理健康关爱月,举办系列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将心理状况测试纳入干部年度体检范围,同时在“云平台”设置5类44套量表供干部自测,根据测评数据,建立红色不健康、黄色亚健康、蓝色健康三色分类管理机制,逐人形成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建立谈心谈话机制,开展“干部之家·部长有约”谈心谈话,做到岗位调整必须谈、一线调研重点谈、年度考核全面谈、发现问题及时谈、干部有需即时谈,切实谈透问题、谈通思想。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对“黄色亚健康”“红色不健康”干部,主动介入、做好疏导,并跟踪关注干部表现,确有必要的,征得干部本人同意,联系专业机构诊疗。同时,在疫情防控、安保维稳、防汛救灾等重点时段,及时选派力量靠前服务,帮助干部缓解压力、安心工作。

经验启示

  滨州市构建关爱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探索实践,取得较好成效,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组织主导是基础。干部队伍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现象,但部分干部对心理问题存在偏见和误会,不愿甚至不敢面对,致使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滨州市建立三级服务机构,持续不断推动和落实,树立了正确导向,营造了良好氛围,各项服务也得到了干部的支持和认可。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组织主导,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重视提升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开展服务。

  (二)供需贯通是前提。只有摸准干部需求,才能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滨州市通过干部体检、线上测评等方式及时掌握干部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并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构建线上、线下服务阵地,提供多元服务,有效回应了干部诉求、解决了实际问题。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切实重视干部心理健康需求,以适当方式掌握干部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三)专业服务是关键。心理上的问题不同于工作中的问题,只有通过专业服务,才能作出正确引导。滨州市建立4支队伍,围绕干部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地做好工作,干部更容易接纳,也减少了工作中的阻力。实践启示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供给更加专业的服务,这样才能让干部更加放心、安心,让工作更为顺畅。

  (四)融合推进是重点。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只有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才能取得最大成效。滨州市从干部选育管用4个环节入手,跟进做好服务供给或结果运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把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置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来谋划,推动干部重视心理健康、愿意解决心理问题,切实提升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

  (五)真情关爱是保障。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说到底还是“心”的问题,只有以“心”换“心”,才能事半功倍。滨州市固化多种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多个维度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有效提升了服务质效。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真心关注干部、真情关爱干部,不断健全激励关怀机制,让干部时时处处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温暖,切实调动和激发干部全身心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