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健全新兴领域党群共建工作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刘建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3年第12期

  随着新业态蓬勃兴起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兴领域的规模持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成为当前创业就业的重要领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主体、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面对新兴领域党员数量较少、党组织有效覆盖较难等客观实际,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园区、乡镇(街道)、楼宇、商圈、市场等区域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座谈研讨、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新兴领域党建、群建工作情况,发掘创新案例,分析突出问题,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建互促、整体推进的机制路径,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新兴领域党群共建的实践及成效

  近年来,南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理念,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思想共学、活动共办、资源共用、作用共显,有效凝聚党群合力、增强发展动能。

  突出政治统领,以党群同行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同步抓好主题教育。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将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纳入整体部署,指导新兴领域党组织邀请同级工会、团委、妇联负责人参与党组织学习。结合主题党日,通过职工读书日、主题团日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微宣讲、微党课,做到教育同部署、学习同开展、思想同引领。二是携手传承红色基因。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将红色基因嵌入新兴领域各类主题活动中,实行主题共商、活动共办、经费共用、资源共享,联合开展红色体验式教学、举办红色故事会等党群共建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团结奋进正能量。三是一体推进组织覆盖。落实全省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试点任务,将党组织、群团组织基础信息同步纳入数据“查、筛、核、研”范围,统筹市监、民政等登记部门与组织、群团和属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动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451个、群团组织782个,合力扩大组织覆盖。

  围绕中心大局,以党群合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一是探索构建“融”的机制,为高质量发展领航。推进新兴领域党建、群建有效融入生产经营、执业从业全过程,引导80家有条件有意愿的新兴领域组织带头落实党组织、群团组织、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安排,建立定期沟通、相互通报、重大事项会商等双向互动机制。二是有效激发“拼”的状态,为事业发展建功。新兴领域共设立党员示范岗820个、工人先锋号241个、青年文明号300个、巾帼文明岗100个,2023年度新兴领域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献计献策、党员“揭榜挂帅”等活动1026场次,为开拓市场、优化管理、革新技术、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比学赶超、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三是牢固树立“联”的理念,为基层治理助力。新兴领域党组织及代表人士积极与属地结对,组织党员和职工群众到社区报到,加入“洪城红”应急队伍和“洪城红管家”队伍。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招募“洪城骑手”,设立“党员红旗车”,评选“红色主播”,激励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以党群共为夯实党在新兴领域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一是统筹阵地聚人气。在落实“六有”标准基础上,立足新兴领域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统筹推进党群服务阵地“五有一规范”工作,优化功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构建了“设施共用、资源共享、服务一体”的党群综合服务格局。建成南昌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13个县级区域性新兴领域党群服务综合体,推动全市36个街道、878个社区采取预约、错时、延时等方式向新兴领域群体免费开放。二是真情关爱聚人心。市委两新工委牵头12家市直部门联合出台服务新兴领域群体工作清单,围绕政策扶持、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安全保障等出台78项“暖心”举措。各地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联合开展一次走访慰问、一次谈心谈话、一场座谈会、一本关怀台账“四个一”关爱行动,切实解决党员、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关爱快递小哥“暖蜂行动”,赠送职工互助保险5800余份,购买社保或商业保险10000余份,培训职业技能3000余人,解决群众停车难、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如厕难等问题138个。三是维护权益聚和谐。新兴领域党组织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加强民主管理,推进决策事项公开,落实劳动关系工作“书记抓、抓书记”主体责任,牵头建立劳动关系联席协商机制。近年来,协调解决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方面劳动权益问题86个,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12000余人次,有效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夯实党在新兴领域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二、新兴领域党建群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新兴领域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覆盖率偏低、政治功能不够强、阵地使用效能不高、工作队伍较弱、责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比如,南昌市15388家重点非公企业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只有1029家,占比只有6.69%;全市新经济组织中党员数占职工数约为1.4%,新社会组织中党员数占职工数约为4.13%,新就业群体中党员数占职工数约为0.09%;新兴领域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总体比较薄弱,其中18%的单建党组织对照“六有”标准还有一定差距;86%的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为兼职从事党务工作,其中46%的同时兼职从事群团工作;76%的党组织书记未主动过问和指导同级群团组织工作,63%的企业党组织一年内未研究过一次群团组织工作,未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汇报,72%的群团组织负责人没有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等等。

  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在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活动阵地、工作队伍等方面全面共建,在重要决策、发展建功、社会治理、责任述考等方面同向发力,构建党群互促共建的整体格局。

  建立基层组织共建机制。按照“三同步”原则,推动市监、民政等登记部门在信息登记时,同步登记党群基础信息,并定期向同级两新工委、群团部门和园区、乡镇(街道)等属地反馈。对不符合组建条件的,采取龙头企业牵引建、专业市场区域建、商业楼宇统领建、行业协会归口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兜底建等方式,同步推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应建尽建。

  建立思想政治共学机制。建立健全新兴领域党组织领学、党群共学机制,适时安排群团组织负责人列席党组织相关会议共学。结合新兴领域实际,利用每日晨会夕会、业务交流会、工作例会等,灵活组织党员、从业人员共同学习,联合开展红色体验、现场教学、红色文化活动。

  建立阵地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群服务综合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对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有场所条件的组织,应选址合适位置单独建立党群服务综合体;对新兴领域群体聚集区域,统筹建设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资源向新兴领域群体预约开放、免费共享。

  建立工作队伍共育机制。选优配强党务、群团干部。探索推行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管理、资格认证、分类考核等办法。加大群团组织公益性岗位投入,建立基层群团组织聘用社会化工作者制度。引导新兴领域组织将党群工作岗位作为培养综合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将党群工作部门负责人纳入重要人员管理。推进市级重点培训、县区普遍轮训、乡镇兜底培训,确保党群骨干培训全覆盖。

  建立重大事项同参与机制。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新兴领域组织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安排,推动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列席同级新兴领域组织及其党组织有关会议。全面建立重大事项党组织向群团组织通报、群团组织向党组织报告机制。制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参与决策事项清单。

  建立发展建功同发力机制。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开展党员先锋创绩、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我为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联合举办各类法律政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引导有实力的新兴领域组织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社会治理同融入机制。引领新兴领域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重要治理力量,组织党员带头、群团响应、群众参与,成立党群攻坚突击队、党群小分队、党群志愿服务队等,与属地结对共建,参与平安创建、文明宣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建立党组织牵头、各方参与的内部协商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建立共建责任同述评机制。建立党委和组织、市监、民政、群团部门及属地单位开展新兴领域党群共建责任清单,纳入各级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新兴领域组织将党群共建情况纳入本单位年度相关考核体系,将从事党群工作纳入党群干部个人绩效管理考核并计入工作量。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