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

祝灵君 孙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3年第12期

  党的建设学科(以下简称党建学科)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运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自身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科学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下,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2022年9月“中共党史党建学”被列为一级学科,党建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时代机遇、明确了前进方向。

  一、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建学科发展的必然追求。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关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关系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建学科以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必须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行动指南,是推进党建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使之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武器。

  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是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加快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当前,中共党史党建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党建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学科定位和发展规律认识上有分歧、学科边界不够清晰、学术概念不够规范、教材和本硕博课程不成体系等难题。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合理确定研究范畴、改进研究方法,提炼主体性标识性概念、增强影响力传播力,丰富党建教材、教学和知识体系,培养和造就党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等,助力建优建强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波澜壮阔,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尤为丰富。回顾历史,我们党能够在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这在中外政党发展史上都是奇迹。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党的自身建设、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和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中深刻认识党的建设的规律,讲清楚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不断增强全党的理论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二、把握党建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科的分化、专业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精神文化等领域认知的深化、细化。党建学科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成长、壮大而走向成熟,一部党建学科发展史就是一部研究党因何而立、为何而兴、如何而强的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明了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开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党建学科初创阶段(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要把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在各级党校中开设党史、党建课程,开办相关专业,招收和培养干部。1925年,北京地委党校成立,陈乔年主讲党建。1933年,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开学,李维汉、罗明、邓颖超等同志讲授党建。1937年,陕北公学成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陕北公学讲党建。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是中央党校的一门主课,为此设置了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教研室。这一时期,党建学科聚焦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党的知识(包括中共党史、联共党史等);教育对象主要是党的干部;内容涉及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学科具有政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

  党建学科成长阶段(1949—1978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建学科的主阵地依然在党校,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党建学科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中心的学科框架和学术体系,学科建设受苏联党建学科的影响较大。1954年中央党校成立党建教研室,1959年起开始编写党建教材,1961年招收一期党建专业理论班,学制3年。在高校系统,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系,内设党建教研组。这一时期,党史、党建事实上成为两个不同学科,党建以党章为学科框架,在理论上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强调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等。

  党建学科发展阶段(1978—201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建学科走上恢复和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在理论上回归党章框架;二是按照党建布局建立教研机构;三是加强教材编写与科研工作,初步探索如何构建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四是招收党建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中央党校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0年9月,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发起在辽宁省委党校召开第一次党建教学经验交流会,简称“党建年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由于属于政治学下设二级学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建开始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概念、方法,学科空间不断拓展,但这些都属于探索性的。在高校系统,一些高校相继在中共党史学科下设置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方向,开展党建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

  党建学科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学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建学科进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将党建纳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之中,随后不少高校相继建立了党建学科或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此后很多高校自主设置党建学科。2020年9月和12月,全国党建研究会先后组织召开北京宽沟会议、重庆会议,“五路大军”汇聚一堂共商党建学科建设,全国党建研究会还撰写了多份研究报告。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代码:0307)被列为一级学科,党建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

  三、把准党的建设学科定位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建学科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特征。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准学科定位。

  第一,要回答党建学科“是什么”的问题。党建学科定位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放在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中去谋划,放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发展规律中去认识,可作如下定位:党建学科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培养对象包括党员、干部和本硕博专业学生。当前,推进党建学科发展就是要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着眼于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第二,关键在界定基本概念。一般而言,规范的学科包含论(基本理论)、史(学科史)、法(方法或实务)等要素,而基本概念是理论的核心要素,这是党建学科发展的一大“短板”。准确界定党建学科的基本概念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体党建学人共同努力,逐步厘清学科的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和基本原理等。同时,还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特别是在进行党建概念术语创新时,须注意与中国历史、中国实际、中国文化有机衔接,正确认识和超越西方政党政治的话语涵义与话语陷阱,注意借鉴、吸纳国际学术界的相关表达,与时俱进建构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第三,处理好党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与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在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方法、培养对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处理好党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党建学科具有独立性、开放性,一方面要厘清学科边界,构筑学科阵地,做好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与中共党史有机融合、有效整合,共享学术资源。由于具有跨学科特征,党建学科还要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文化学、组织行为学、传播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基础概念、分析框架、话语体系等,努力建构学科共同体,做好外延式扩展。

  四、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既要对学科性质、任务、内涵、研究范式等进行整体规划,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科学术规范,蹄疾步稳、小步快跑,积极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建立健全学科设置。加快制定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标准,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编制、运行机制、经费保障以及学科定位、二级学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题申报、教学评奖、学科评价等方面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要求。此外,二级学科设置要综合考虑时代需求、历史沿革和地域特点等多种因素,坚持设置骨干学科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党建跨学科特征、地方优势,在条件成熟时适当设置一些交叉学科、特色学科。

  强化学科的理论建构。要加大党建学科史、概念史研究,深入开展建立学术框架、规范研究方法等工作。此外,理论建构要着重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概念学术化,及时转化为自主知识体系;着重研究百年党建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出更多高质量理论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党建理论建构不能仅靠一时之功,也不可能仅凭一家之力,需要“五路大军”携手共进,通过交流学术思想、分享学术资源、构建学术共同体,推动学术研究协同创新。

  推进学科的教学体系建设。当前,党建学科面临统编教材数量短缺、质量不够高、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动员各方面通力协作编写一批通用教材。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要件,没有课程,教学就容易空心化,学科发展难有后劲。因此,必须加强课程研发和布局,协调推进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党校(行政学院)在加强干部教育和硕、博课程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高校可以借鉴上世纪80年代开设中共党史公共课的经验,在硕士、博士专业课程之外,将中共党史党建学纳入本科公共课程体系,推动本硕博课程有机衔接、一体发展,使党建学科的教学体系更加严整、齐备。

  加大党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党建学科人才既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以及跨学科能力,还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为党为人民做好学问的情怀。当前,党建学科人才供给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必须加大党建学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干部教育与国民教育协同推进,注重专业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党建教学科研队伍。在党员、干部培训和学生培养方面,相关研究领域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形成不同人才培养结构,全方位加强党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