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 激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活水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4年第2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带头人”。贵州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着力破解农村能人难选、人才难留等问题,激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活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从优从严“选”,建好乡村振兴人才库。坚持标准条件,注重“下深水”摸排人选,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6万余名,平均每村2.4名。一是严格人选标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实需要,明确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选拔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奉献精神好等10项资格条件,实行市县乡三级联审联查,严格“三荐两审一备案”(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级考察初审、乡镇评估复审,县级备案入库)程序,择优确定后备力量,坚决把不合格人员挡在门外。二是拓宽来源渠道。以县为单位制定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规划,聚焦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逐村制定岗位需求清单和人才供给清单,注重从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物色人选,确保每个村常态化储备后备力量2至3名。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本土人才上的优势,在不改变现有班级、课程、专业设置以及日常教学的前提下,在各县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训班”,每年择优选一批有意向、有潜质的学生作为后备力量,已在全省80余所中职学校明确3875名学生纳入培养范围。三是坚持动态管理。建立培养对象台账和动态管理机制,乡镇、村每年至少听取1次后备力量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汇报。建立村校联动机制,村级做好培养记录,乡级每半年跟踪评估1次,县级每年进行综合研判,对在校期间违反校规校纪、学业不上进等不适宜、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出库。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对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进行综合排序,整顿后进乡镇、村党组织,创建先进乡镇村党组织,并明确市县党委班子成员包保联系,定期研判整顿提升、后备力量培养等工作情况。

  二、精准科学“育”,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坚持实战实训,围绕思想政治、专业素质加强培养锻炼,帮助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本领。一是教育培训提能。常态化组织后备力量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经常性接受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头雁计划”等载体,在全省建设100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按照省市示范、县乡兜底的原则,采取“理论+实践”、“课堂+基地”的方式,将后备力量纳入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对象。3年来,共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1200余期,培训9.5万余人次。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在贵州开放大学和省内12所高职院校开设班次,采取学费减免、奖补等措施支持3274名后备力量提升学历。二是一线墩苗成长。组织开展“四到”活动,推动1.5万余名后备力量到乡镇机关、到企业、到项目基地、到村服务窗口,参与村级事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组织667名后备力量到省内外先进村、示范村跟岗锻炼、开拓视野。三是导师帮带护航。实行“治理水平+发展能力”双提升导师帮带制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管村治村方面,明确由1名县级领导、县级党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名后备力量,通过定期谈心谈话、联系等措施进行跟踪管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在产业发展方面,选聘一批“名支书”、优秀企业家、农业科技专家“1对1”帮带传授技能。全省共结成3万余个对子,“一人一策”制定帮带措施,全过程培养指导。

  三、搭建平台“用”,激发担当作为源动力。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积极为后备力量搭建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一是开发岗位试用。通过“乡管村用”等方式,开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级各类协会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网格员等岗位,将2275名后备力量选派到相应岗位锻炼。对自愿返乡创业、有经营管理才能的,推荐到县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工作,为其施展才华提供平台。二是强化创业扶持。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整合2251个项目、34.6亿元资金,对有意愿的后备力量提供创业支持,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村级组织用得着、自主创业干得好”的农村人才。目前,全省后备力量共领办创办种养殖、餐饮服务、建筑运输等经济实体5200余个。三是及时补缺使用。坚持“有备有用”原则,村“两委”班子出缺或换届选举时,优先推荐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特别优秀的及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2021年换届时,共有5361名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更好、结构更优。

  四、营造环境“留”,调动扎根基层积极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乡村岗位吸引力,确保农村人才有盼头、留得住。一是政治上激励。每年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推行常态化从“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和市县机关工作的长效机制,近3年来共有10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698名村干部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二是生活上关怀。推行“两必访三必谈”暖心举措,做到后备力量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必访、重要节日必访,入库前必谈、政治生日必谈、年底必谈。逢年过节时,乡村两级组织召开恳谈会,了解后备力量工作情况,听取发展建议,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三是待遇上保障。出台“345”标准政策,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按不低于所在县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标准核定,且每年不低于4万元,“一肩挑”人员不低于5万元,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推行报酬待遇等级序列制度,对实绩突出的村干部优先晋升晋级,让干好干坏不一样。对到村跟岗锻炼的后备力量参照村干部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