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这为完善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体系、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上海城市治理、城市发展寄予厚望。上海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上走在前列。
一、充分认识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超大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战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一)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对超大城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超大城市治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把加快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当前,超大城市存在片面追求规模、功能过度集中、人口过度集聚、“大城市病”加剧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必须摆脱传统城市治理路径依赖,积极探索治理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我们要加快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更好统筹城市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推动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三)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加显现。在超大城市中,居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开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的基本要求
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立足超大城市治理实际,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影响城市治理效能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超大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科技赋能。更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牵引和推动超大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让超大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坚持系统观念。超大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有机体,必须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增强超大城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奋力谱写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的上海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要有大格局、大思路,也要有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我们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一流城市一流治理,加快打造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上海建设用地总量已经接近“天花板”,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更新为主的新阶段,今后拓展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主要靠城市更新。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总量和建筑面积规模等,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布局优化。二是创新更新模式。在2022年历史性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改的基础上,继续加力推进零星旧改、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两旧一村”改造。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探索原拆原还、申请式腾退、协议置换、趸租等更新方式,更好地保护历史风貌。三是创新更新政策。着力破解成本管控、资金平衡、标准规范等城市更新中的难点堵点,健全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创新零类融合用地等规划土地政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之路。
(二)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超大城市管理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将坚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滚动实施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绘制超大城市治理“工笔画”。一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轨道交通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规划建设,创新发展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联动模式。打造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发展定制公交,优化停车资源。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形象。聚焦“一江一河一带”,推动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岸线持续提升品质,构建“一大环+五小环”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努力将更多的“工业锈带”打造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打造城市“第五立面”,推进架空线入地及杆箱整治。三是破解城市管理顽症。聚焦市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期盼最迫切的问题,着力解决违法建筑、“马路拉链”、建筑垃圾等难题顽症,持续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地下空间管理等工作。
(三)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基石。我们将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在全市布局1.2万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持续建强党群服务阵地,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组织生活、议事协商、党群活动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强化减负增能。全市居(村)组织需要开具的证明已由47项精简至3项,需要高频填报台账报表的信息系统从38个精简至15个。我们将继续做好基层减负增能“后半篇文章”,深化落实居(村)“一办法两清单”、减负监测点等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管进社区”。三是强化自治共治。围绕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打造物业治理联席会、“楼组会客厅”等平台,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所联动”等机制,畅通民意反映和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让城市变得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牢牢抓住“两张网”建设这个“牛鼻子”工作,加快打造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一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打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深入优化政务流程,深化实施“免申即享”、线上线下智能帮办等创新举措,推动从“进一网、能通办”向“办得快、办得好”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持续打响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品牌。按照“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夯实城市数字底座,加快布局“浦江数链”,在推出交通管理、防汛防台等一批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实战管用的应用场景。
(五)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超大城市人口密集、环境容量有限,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更高。我们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建设更加美丽、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加快推进雨污混接普查整治和污水管网检测修复,推动污水处理厂高效能运行,持续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将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推进碳核算、碳认证、碳交易。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是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到2035年力争建成公园2000座。推进公园拆墙透绿和24小时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外开放,让公园和绿地更好为民所享。
(六)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上海各类要素高度聚集,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压力更大,必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努力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花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一方面,要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聚焦安全风险的动态感知、科学研判、快速响应,强化防汛防台、轨道交通、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市城运应急委管总、部门主建、地区主战“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压紧压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部门监管责任、基层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四个责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