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为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作出贡献

深圳党建研究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我们学习好运用好这一锐利思想武器的权威辅助读物。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为“十三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深圳坚持对标对表,聚焦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作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人才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圳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把人才高地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组建市、区人才工作局,新设专门处室统筹协调人才高地建设。在科创、工信、金融等人才资源规模较大单位,设立或加挂人才处室,配强工作力量。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党管人才工作意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意见,修订人才工作条例,优化人才计划,构建起位阶高低有序、效力统一协调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政治引领,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市人才研修院、4个分院和企业家研修院,持续举办“向党学创业、向党学管理”等各类人才国情研修活动,引领人才爱国奋斗、建功立业。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设零一学院,探索“一流大学+一流中学+一流企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办科创学院,打造“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创业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助力产学研“做邻居”。落实综改试点任务,推动人才R字签证、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落地,建立外国人就业居留服务中心,提高外籍人才在深圳工作生活便利度。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持续“破四唯”、“立新标”,积极承接国家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将人才评价权全部下放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人单位。实施特聘岗位、特支项目,制定高层次人才直认制、举荐制等办法。实施项目经理人制改革,推行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让人才放手去干。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对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赋予定岗定薪等高度自主权。

  三、坚持开放融合思维,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深圳坚持“引凤筑巢”,引进世界顶级人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自主研发智能融合低空系统,为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筑巢引凤”,建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覆盖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机制。创设全球引才活动载体,举办“选择深圳”系列引才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布岗位清单,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来深干事创业。加强深港人才协同合作,联合香港发布招才引智计划、政策包。推动国际科技期刊创刊。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人,人才金字塔“塔尖更高、塔身更强、塔基更实”。

  四、坚持暖心服务保障,打造最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概论》提出,要“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深圳以特区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人才日,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打造人才星光大道,每年举办全球创新人才论坛,营造视人才为珍宝的浓厚氛围。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出版人才综合资讯图书《深爱你·圳等你》,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大医疗、教育、住房等各类公共服务保障力度,营造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的一流服务生态。打造国际化生活场景,建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前海国际人才港,启用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为海内外人才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让深圳始终对人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