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院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李成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5期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人民法院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审判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紧跟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步伐,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断创新完善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的制度举措,做实做细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院,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奋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司法担当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持思想引领,打牢法院队伍忠诚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坚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理论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思想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必须毫不动摇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根本任务,从思想上解决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确保法院队伍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制度化落实“第一议题”,全覆盖开展政治轮训,多渠道办好在线培训。2024年以来,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法官讲坛”等平台培训498万人次,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法院队伍鲜明底色。二是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实践。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修订《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系统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法院队伍“终身课”、年轻干警“必修课”,推动法院队伍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审判工作,切实用以匡正政治方向、司法理念、工作实践。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把学习理论与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结合起来,与总结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成就、司法审判事业长足发展结合起来,激励法院队伍更加深切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努力做忠实践行者、坚定捍卫者。

  二、坚持政治统领,把准法院队伍建设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始终牢记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一方面,深刻理解把握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审判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审判工作的方向由党指引、基本原则由党确定、决策部署由党统领,做到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审判工作的重心就指向什么,党的事业发展有什么样的需求、审判工作就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确保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前行,法院队伍自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另一方面,深刻理解把握审判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坚持一体推进法院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2024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做好政法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联系帮扶106家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四级法院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商“脱薄”举措,选派440余名业务骨干到薄弱法院交流帮助工作,组织近200名薄弱法院的干部到上级法院、先进法院学习锻炼,专题培训干警11.2万人次等。推动84家法院顺利实现“脱薄”出列,96个集体、187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基础更加坚实。

  三、坚持守正创新,激励法院队伍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人民法院肩负着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的神圣使命,必须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必须担起更重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一是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牢牢把握政治标准,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集中组织干部工作大调研,灵活开展不预设特定岗位的“无任用调研”,通过立得住的精准画像把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二是坚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高质量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建立健全“全面、全员、全时”业绩考核体系,探索完善月度考核、“红黄灯”提醒、“指标打分+实地走访”等考核机制,注重“评案”、“量绩”与“考人”相结合,坚持将考评结果与表彰奖励、晋职晋级挂钩,着力把干部表现考评精准、把队伍活力激发出来、把审判质效提升上来。2024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对绩效考核不佳的18人暂缓晋升或未予提拔。三是打破瓶颈壁垒加强交流锻炼。树牢“大人才观”,分类分批推进审判部门与综合部门、直属单位与机关部门干部轮岗交流,公开遴选知识产权等领域紧缺急需专业审判人才。2024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选派33名干部参加中央和地方巡视、到对口帮扶县等艰苦地区和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等改革前沿挂职锻炼,全国法院选派231名优秀干部援藏援疆援青,通过内外循环激活法院队伍“一池活水”。

  四、坚持严管厚爱,确保法院队伍风清气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政法队伍必须严明纪律。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当前司法腐败的存量尚未清除,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必须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的坚定行动纯洁法院队伍、纯净司法生态。一是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为“探头”深化政治监督,以常态规范领导干部近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为重点防范利益输送,以“别拿吃吃喝喝不当回事”为警钟规范接触交往,以禁业清单告知书、回避事项报告书为载体抓实警示提醒,以因私出国(境)、业外活动及兼职等事项为抓手做细防微杜渐,进一步强化严管严治鲜明导向。二是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严惩司法腐败。贯通“管”的责任、“查”的手段、“治”的效果,做实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集中开展“铸牢政治忠诚、确保公正廉洁”专题教育,举办警示教育展,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发警示教育案例,反复用反面典型案例教育警示法院队伍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坚定守住公正廉洁司法的底线。三是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抓好年轻干部专题谈话、新任领导干部警示谈话、受处分干警回访谈话,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有效传导严管的压力和厚爱的激励。

  五、坚持破立并举,健全常态长效制度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深入分析司法腐败问题特点成因,坚持把“管人”这个根本落到“管案”这个关键处,把纪律建设落实到司法审判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持续推进管住“案”、管好“人”、治好“院”。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成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惩戒委员会,明确法定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编发实施惩戒参考案例,进一步推动法官惩戒工作实质化运行,做深做实司法责任制“后半篇文章”。二是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重大部署。定期通报落实情况,分期编发问题解答,分批编印典型案例,深入组织案件倒查和信息筛查,着力以抓实“三个规定”的“小切口”带动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大生态”。三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要求。健全完善“院组”联动机制,自觉接受各级纪委监委及其派驻机构监督,坚定支持派驻机构依法履职;扛稳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通落实机关纪委、督察机构、干部监督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对6个直属单位进行内部巡视“回头看”,对8家高院开展为期15天的司法巡查,赴9个省区93家法院进行实地审务督察等,持续强化监督力量协同联动,着力构建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大监督格局。

(作者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